2024.12.17
發表人:賴宇潔 社工師
近年來,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和育兒模式的多樣化,親子關係面臨著新的挑戰。尤其是在現代家庭結構變遷,在忙碌與高壓的生活環境下,許多父母因工作繁忙及生活壓力無法與孩子進行充分的交流,導致親子間的溝通障礙、情感疏離,甚至是衝突。
親子關係的發展及其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社會,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角色模型,親子之間的互動關係深刻影響著孩子的身體發展與人格塑造(李玉珍,2006)。這種影響不僅止於感情交流,還包括教育方式、管教態度,以及情緒支持等各個層面。
孩子在幼兒時期的經歷特別重要,因為這個階段會影響他們往後如何與人相處、處理情緒,以及建立人際關係。根據John Bowlby的依附理論,孩子天生會尋求並建立與人的情感聯結,當主要照顧者穩定提供支持並適切回應,孩子便能形成安全依附關係,這促進情緒穩定、社交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
當父母能夠察覺並回應孩子的情緒需求時,孩子會感受到被支持和理解,這樣的互動有助於孩子學習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進而更容易適應學校和日常生活。
高效親子互動策略
良好的親子關係與孩子的發展密不可分,父母的情感支持、積極回應和有效溝通,對孩子的情感調節和社交能力有著深遠影響。以下幾個策略可以幫助父母建立更良好的親子關係:
1.建立穩定的情感連結:父母的正向情感支持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關心與被重視,有助於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提高自信心和自尊感,例如:每天花時間與孩子互動,親子共讀、閱讀故事書並給予擁抱、吃飯時間的聊天分享…等,增加互動頻率,提升交流品質。
2.積極回應孩子的情緒需求:父母能及時且恰當地回應孩子的情緒和需求時,孩子會感到安全並有助於發展自我調節與情感表達能力。例如:當孩子感到焦慮或失望時,父母可以給予安慰與指引,詢問「你的感受如何?」、「你希望怎麼做?」、「你之前都怎麼處理?」,幫助孩子理解並管理自己的情緒。
3.創造開放的對話環境:父母應避免批評或否定,並多以關心的語氣交流,鼓勵孩子表達感受與需求。例如詢問:「今天學校發生了什麼事?」、「今天有什麼特別想分享的嗎?」以幫助孩子練習表達感受,也促進了親子溝通和理解。
4.提供規範性與支持性的管教:良好的管教方式法應同時兼既具規範性及支持性,父母可以設定合理的規範,並進行一致性的執行,對孩子的努力給予積極的回應與鼓勵。例如:設定每日家庭作業時間,並在孩子遵守規則後給予表揚與鼓勵。
親子關係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良好的親子互動能夠促進孩子的情緒穩定、行為規範與社會適應能力。這仰賴於父母持續的努力與耐心,透過建立穩定的情感支持、有效的溝通、適當的管教以及支持孩子的獨立性與社交能力,從而為孩子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亦有助於提升家庭的幸福感和和諧氛圍。即使每天僅有短暫的相處時光,也能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參考文獻
1. 李玉珍(2006)。國小高年級學生子職角色知覺與親子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 梁麗淑(2024)。幼兒親子互動與親子關係之研究。
2. 王碧朗 (2001) 。依附理論–探索人類情感的發展。教育研究資訊,9:3 2001.06[民90.06] , 68-85+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