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5
常常聽見家長詢問「小朋友幾個月應該要會翻身?」、「我的小孩2歲了,還不會說話,是不是只是大雞晚啼?」、「3歲孩子常常答非所問,講話別人聽不太懂,這樣正常嗎?」,俗語說:「一視二聽三抬頭,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發牙,十捏周歲獨站穩」,兒童的發展通常會按照這個月齡和順序逐漸進步,然而每個兒童的發展時間未必相同,當問題警訊出現時,大多家長會認為是兒童個性使然,或是沒禮貌,卻很少意識到是發展異常的徵兆,忽略了兒童潛在的發展問題,本文將說明如何在兒童成長階段的關鍵時刻,發現問題警訊。
發展關鍵期,多看多聽多留意
發現問題警訊的第一步是「觀察」,家長是與兒童相處時間最久、關係最密切的人,針對日常生活中觀察兒童的行為,可留意兒童表現是否已發出警訊。發展通常可分為動作(粗大/精細動作)、認知、語言、社會交際等發展面向,以下整理0-6歲較容易觀察的行為發展時間點:
粗動作發展 |
1、翻身:9個月內可以完成。 2、獨立站:1歲半內可以完成。 3、走路:2歲內可以完成。 |
精細動作發展 |
1、拍手:1歲內可以完成。 2、拿筆亂畫:2歲半內可以完成。 3、仿畫直線:3歲半內可以完成。 |
認知語言發展 |
1、發出笑聲:6個月內可以完成。 2、會說出3個單字:2歲內可以完成。 3、發音不清楚:4歲內可以清楚發音。 (如有發音不清楚、含糊狀況需注意) |
社會交際發展 |
1、對人微笑:9個月內可以完成。 2、脫衣服:3歲內可以完成。 3、扣鈕扣:5歲內可以完成。 |
只要家長對兒童發展里程有正確的概念,在關鍵時刻便能及早發現問題警訊。
評估好幫手
每位兒童的發展具個別差異,快慢不同,自然會產生不同的能力表現,透過六歲以前持續不間斷的評估過程,如:生理發展、語言發展、認知發展等,了解孩子是否符合該年齡的發展階段。若欲更進一步瞭解評估工具,可以參考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社會局網站的學齡前兒童發展檢核表。
兒童的聽力反應觀察,本會網站上提供「微聽損警示量表」,依據孩子的年齡分層階段(幼兒版、學前版、學齡版),對應使用不同的檢核表,能快速評估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聽覺表現、學習發展歷程,及人際社交互動層面是否可能受到聽力損失的影響。
家長或專業人員可以透過評量工具進行評估,目的並不在於精確的診斷,而是作為一個簡易的篩檢工具,可以在短時間內判別兒童是否出現異常的特徵,提醒家長多加留意及觀察孩子是否有符合成長的軌道,每一次的評估都更能掌握孩子的發展。
需要早期療育資源可以怎麼做?
1、發現及篩檢
當家長發現兒童疑似有發展異常現象時,可透過簡易篩檢工具進行初步檢測,也可以向小兒科醫師諮詢,或交由專業人員做簡易的評估。
2、通報轉介
家長或是兒童業務相關之專業人員,可以透過「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發展遲緩兒童通報暨個案管理服務網」進行責任通報,通報轉介中心社工會依據兒童發展的狀況,轉介到評估單位或提供療育資源。
3、聯合評估
透過專業團隊針對兒童全面發展狀況,進行各項評估,如物理、職能、語言、心理、家庭功能評估等,確認是否有發展遲緩的問題,以及遲緩的程度,以作為後續療育服務提供之參考。
4、療育課程
運用整合性的專業服務來滿足發展遲緩兒童在醫療、復健、教育、家庭或社會等方面的特殊需求,以掌握兒童的發展契機,充分發揮潛能。
兒童成長的每個階段會遇到不同的挑戰,日常觀察變得相當重要,家長隨時保持「警覺性」,一旦發現孩子行為發展有落後的狀況,把握黃金期在適當時機尋求早期療育資源,家長與孩子一起面對問題,及早介入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