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2
「全部的玩具都是我的」、「不管,我想要就是要」這些對話是否並不陌生?
現今社會因少子化關係,獨生子女在家中缺乏與同齡孩子相處的經驗,沒有機會練習「同理他人」,較易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往往衍生出孩子對挫折容忍度低、易怒,易與他人產生衝突等問題。
為何需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指能夠以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其立場與感受,換位思考和處理問題。
具有同理心的孩子更能懂得如何聆聽他人、以他人的立場理解與處理問題,在處事上具有彈性、善良及受人喜歡,這些因素能造就孩子在將來具有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及人際關係。
然而同理心並非與生俱來的能力,是需要經由不斷的人際互動經驗與學習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練習運用以下方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把握5大絕招,自然養成「同理心」
第一招:情緒面面觀,引導孩子認識並覺察自己擁有的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當然孩子也會有,只是當孩子出現情緒時,往往還沒學會如何面對,這時候父母就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何去覺察並加以引導,孩子亦會從父母處理的態度中潛移默化地學習。
所以陪伴孩子發覺與認識情緒,鼓勵其說出感覺,並接續討論與溝通,自然而然,孩子就能學會關照自我狀況及理解他人。
第二招:「悅」讀,親子共讀不可少
父母可以透過親子共讀的方式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藉由繪本內容帶入孩子的生活經驗,引導孩子觀察他人的情緒及發掘情緒出現的原因,從當中學習同理他人的情緒。
第三招:從遊戲中練習同理他人感受
「扮家家酒」這個常見的互動遊戲,卻是能讓孩子學習換位思考的重要活動,在角色扮演中,孩子開始練習當爸爸、媽媽、手足,以不同的角色進行遊戲,在遊戲中陪著孩子互換角色,藉由不同角色之間的對話,讓孩子練習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立場思考,從中引導孩子認識不同角色的感受並與孩子討論。
第四招:增加生活體驗,人際溝通不卡關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戶外活動,例如踏青、戲水,或是參加夏令營等,除了能增進孩子肢體活動的靈活度,亦可增加其生活經驗的豐富度。參加活動時,孩子會面臨與同儕的各種互動情境,父母可在過程中引導孩子觀察、傾聽,同理同儕的情緒,並給予回應。也可在事後與孩子一起討論,如日後遇到相似情境時,該怎麼面對與反應。
第五招:父母並肩作戰,教養態度勿分歧
父母的教養態度對孩子的成長有極大的影響力,雙親一致的態度能使孩子在生活、規矩應對上能有所依循,孩子情緒亦會相對的穩定。
同理心的養成並非一蹴可幾,如果希望孩子能真正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站在他人角度去體會,父母必須善加利用適當的情境說明解釋,而過程當中不僅是單向教導,更多的是以分享討論的方式,讓孩子對「同理他人」的重要性產生認同。
從小培養與激發孩子同理心成長,等同於幫助孩子裝備滿滿的幸福感與良善的力量,迎向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