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1
手足衝突在所難免,但父母若能用適當的方式,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孩子將會成為彼此最好的人生夥伴!
手足的出生,是父母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不過,手心手背都是肉,孩子彼此間意見不合時,父母不僅傷神,也實在不知該如何妥善處理。讓我們一起聽聽孩子的心聲,用時下最夯的佛系教養法,輕鬆化解孩子間的衝突!
家庭生活中,您是否也熟悉這樣的對話:「媽媽,弟弟好討厭又搶我玩具!」「弟弟比較小,玩具先讓弟弟玩沒關係,你是哥哥(姊姊)要讓弟弟啊….」,也許因為在傳統觀念中,大家總認為年紀大就應該比較懂事,卻忘了兩個孩子年紀相近,一味要求大寶忍讓卻沒有以孩子的角度來考量,反而讓孩子覺得爸媽偏袒而引起更大反彈。歸納常見的手足衝突起因為:
- 所有權和歸屬被爭奪︰通常家中有了「二寶」新成員的誕生後,父母或家中長輩會比較聚焦在「二寶」身上,老大會覺得較不受到大人們的重視,無論是原本屬於自己「獨享」的玩具或爸媽,都需要和弟弟妹妹「分享」,這種原本屬於自己的所有權好像被「剝奪」了,老大也會認為爸媽對自己的關愛減少是因為弟弟妹妹造成的,容易把怨氣出在手足身上,若父母未察覺老大此時之情緒起始點而處罰老大,則易引起反覆之惡性循環。
- 原本既定的遊戲規則或生活規範被破壞︰當家中已訂定原有遊戲規則或生活規範,且老大也按照此規則穩定依循時,年幼手足若是破壞了規則,而父母也以手足年幼為由,改變了原本的處理方式,就很有可能造成原本遵循規則的較長手足心生不滿,衍生日後手足衝突頻繁。
孩子因為個性特質不同,相信父母的教養方式也會因此有所調整,但手足間的衝突處理相信仍必定存在每個家庭,在此也有幾個小妙招,爸爸媽媽們不妨試試看︰
不要完全禁止衝突,公平處理
爸爸媽媽們也毋需擔心及刻意避免手足衝突,因為衝突本就是正常的現象,父母在孩子們發生衝突時,通常會仲裁誰對誰錯,或是幫孩子想出解決方案。但其實面對孩子們的糾紛,父母其實應該做的是「陪伴」小孩處理紛爭,而非「幫」他們處理紛爭。此外建議針對問題處理之優先順序是先處理孩子的情緒,而非彼此行為之對錯,引導情緒找到出口,冷靜之後,再一起討論可行的解決方式。讓衝突的雙方彼此有機會說明想法,並陪伴孩子思考想出解決之道。
減少無意間的比較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氣質個性也都不盡相同,不建議拿出來比較和討論,父母不妨分析孩子的優劣勢,多讚美優勢部分,用優勢去帶動劣勢,而不是用比較的方式去激勵孩子的劣勢,否則很有可能造成反效果。在教導時,也要提醒孩子善用同理心,提醒父母們在批評孩子的缺點時,其實孩子是很受傷難過的,應點到為止即可。
和每個孩子都有單獨相處的時間
通常家中有了新的成員,父母的注意力也會較聚焦於新成員上,對於原有孩子的注意力及相處時間會相對減少,此舉也讓孩子會覺得被忽視或質疑父母對自己的愛是不是比較減少了,甚至認為媽媽總被弟妹佔據,所以爸爸或其他家人在此時的陪伴也變得相當重要,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及感受到被充分的重視。因為如果父母親對待所有孩子,都是充滿愛而且一視同仁的,手足間關係也會比較友善。
手足間的爭吵是成長中必經過程,無可避免也不應避免,因為惟有在生活中不斷磨合,才能學習以不同角度看待事情,並逐漸學會尊重及包容他人。因此,爸爸媽媽不需要刻意避免孩子們發生衝突的可能,而是要試著教導孩子,當衝突發生時,可以怎麼溝通、怎麼解決。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了解「不會因為衝突而不愛對方」。手足的關係是一輩子的,只要孩子在父母的關愛與支持下成長,並感受到父母的用心,他們都可以發展出最適合自己的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