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8
大家常聽到的俗語「大隻雞晚啼」是正確的嗎?千萬別再傻傻相信這句話了喔!
孩子的語言發展有一定的順序和時間性,當年紀和生理發展漸漸成熟,語言能力卻跟不上同齡的玩伴,或是孩子讓你生活中每天如戰場?常常一言不合就倒地哭鬧?常常跟你比手畫腳要你讀心術?產生「寶寶有苦但寶寶不說」的局面。這些情境,都有可能是語言發展落後的現象!因為語言能力不佳,無法向爸爸媽媽說出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用肢體動作或無意義的發聲要大人猜測,也因為講不出來心裡鬱悶,只好用情緒發洩。許多研究也指出,當語言發展落後時,可能進一步影響學習、情緒、認知、社交互動與溝通…等等,因此,倘若我們具備語言發展的概念,就能及時發現異常,進而教導孩子使用語言表達他的需求,就可以減少上述易讓理智線斷掉的情境,得到愉快的親子相處時光。
語言發展是循序漸進且有階段性的,當初階的語言尚未發展出來,會很難推進到下一階段的語言能力,當別人的孩子一字一句越說越長,我們只能繼續什麼都不做等孩子長大嗎?當然不行!
以下,我們將一步步帶領你們認識語言發展,並和你們經驗分享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提升語言能力。
我們必須先了解語言發展的歷程:
資料來源:林桂如、洪右真等,以家庭為中心的聽覺障礙早期療育(2014:114)
以上表格是每個孩子學習語言的必經歷程,當我們有基本的認識後,就能對應孩子現階段年齡找到該有的語言發展表現,不過因為每個孩子的生理發展有其個別差異,有些比較早開始、有些可能晚幾個月都是有可能的喔!
有家長曾經問我:「老師,我們的小孩2歲半,他表妹年紀比他小半年,可是現在都已經會講很多話了『姑姑抱抱、妹妹吃飽了』,我們的小孩都還不會說話這樣對嗎?」。又有位家長問我:「好奇怪喔,姐姐和他一樣3歲的時候都已經很會說話了,他怎麼只會叫爸爸媽媽?」這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上面表格,多數1歲初左右的孩子就會表達單字,包含會叫爸爸、媽媽;2歲半應該要能講簡單句;若在3歲的年紀應該要有一些複句的能力了。在上述的例子中我們了解如何應用語言發展歷程,知道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同齡孩子語言能力有明顯差異,那就是一種語言落後的警訊,這時建議家長可以進一步到醫院或診所給專業醫師評估,尋求合適的建議。
除了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以外,我們家長自己居家可以做些什麼呢?想要孩子嘰哩瓜啦,就必須要有說話滔滔不絕的家長,語言是靠模仿習得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生活中充滿語言」。我們可以透過玩具、童書、日常生活情境當作媒介,再運用語言輸入策略來豐富語言及促進發展,與孩子談論他在注意的事物和我們大人注意的事物,並將這些內容說出來,例如:「你在吃蘋果喔?蘋果好吃嗎?圓圓的蘋果被你吃一口了、你在聞香香的蘋果喔!」、「媽媽去冰箱拿蘋果、媽媽在切蘋果、蘋果被切成一半了」。把握睜開眼的每個機會,將語言輸入看成像喝水、吃飯一樣的自然,如此一來,你就能成為孩子最佳的語言啟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