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7
數位化的快速轉型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如今,數位化已融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學習及工作之中。有的家長播放卡通影片教孩子養成刷牙的習慣,有的家長陪孩子在睡前一起聽Podcast 的說故事節目,也有愈來愈多數位資源平台,提供教具、互動遊戲等來教導孩子學習基礎能力,例如:認識顏色、形狀、數字等等。未來孩子在幼兒園、小學會接觸到更多數位化設備和多媒體資源,提供更彈性、個別化和豐富多元的學習經驗。
對聽損兒來說,由於先天聽覺能力的限制,機器播放的聲音不一定能被孩子完整聽取,是否擁有足夠的聽覺專注力也將面臨挑戰,本文就聽損兒使用數位學習方式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或影響,分享因應策略和家長注意要點。
聽損兒使用數位學習方式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或影響
- 聽覺專注力不足:數位學習畫面色彩豐富,視覺線索多,孩子容易透過視覺觀察內容,而忽略聆聽的重要,導致孩子在純聆聽的情況,常常會顯得沒有耐心、注意力下降。
- 聽音品質及學習內容不一致:從機器播放出來的聲音再傳到聽覺輔具內時,聲音已經過兩次壓縮,孩子聆聽不輕鬆。即使孩子有聽到聲音,也不見得能夠聽清楚完整的訊息內容,且若孩子仍無法完整表達聽到了什麼,大人很難判斷孩子當下對於訊息的接收完整性及正確性。
- 對紙本教材的興趣降低:孩子在經常接受電子化刺激下,容易對紙本教材漸漸不感興趣,包含圖卡、繪本、書籍等等,即使數位教材再豐厚,也無法完全取代書籍可提供的知識量,進而限制孩子求知途徑。
- 降低自主思考能力:數位學習經常具有短時間內可高頻率互動的特性,但當孩子反應不及的時候,其可能成為一直在被動地接受刺激,久而久之孩子習慣此模式後,就會降低其自主思考的能力。
六招提升聽損兒的數位學習力
家長若能掌握教學策略,即可讓數位學習成為孩子們學習路上的好幫手。家長教學策略六招分享如下:
第一招:聽能優先
家長將數位工具螢幕關閉,或將螢幕朝向自己,不要讓孩子看到畫面,先以口述方式描述畫面內容一次至兩次後,再將畫面呈現於孩子面前,同時重複口述一次內容。這樣便可以讓孩子先聆聽內容,再輔以視覺畫面,維持聽覺專注力。
第二招:重複關鍵字
在聆聽數位教材時,可以先規劃此畫面內您想強調的人、事、物,並反覆以片語或短句重複描述該物,讓孩子不僅維持專注力,也能重點學習詞彙。例如,您想強調「蝴蝶」,可以說:「在一個大大的公園裡,有一隻漂亮的蝴蝶,是一隻紅色的蝴蝶、小小的蝴蝶、有翅膀的蝴蝶停在花朵上的蝴蝶」。
第三招:聲學重點
針對孩子聽不清楚的數位播放內容,家長可用聲學重點方式,包含放慢語速、加強重音、加大音量等等聲學方式強調重點孩子聽不清楚的內容,例如,孩子聽不清楚「蝴蝶」,您可以口述「有一隻漂亮的〝蝴~蝶~〞」。
第四招:避免口述語音和數位教材聲音及家長肢體動作重疊
在您口述時,先將影片暫停或靜音,並停止肢體動作,避免口述語音和數位教材聲音及動作的重疊,孩子會因此分心,無法專注於您口述的內容。
第五招:培養孩子進階聽能—聆聽機器播放音
生活中充滿各種機器播放音,須持續在生活中培養孩子聽機器播放聲音的能力,例如:商場中的廣播、電視聲等等,以提升孩子此能力,進而讓孩子在生活中聽機器音能越來越熟練。
第六招:選擇適合的數位內容
依不同年齡選擇不同的數位教材,以保持孩子對於非數位教材的興趣及自主思考能力。
年齡 |
教學數位 |
2歲以下 |
選擇布書、繪本、圖卡等教材。若需使用數位教材時,可搭配實際物品讓孩子操作,例如:小熊做餅乾影片,家長可準備實際的黏土、擀麵棍、餅乾壓模、烤箱、盤子、小熊,讓孩子邊看影片邊同步操作。 |
2~3歲 |
選擇靜態的電子書,全程父母陪伴、親子一起操作。若觀看影片,則由家長口述內容較直接聆聽影片內容為優。 |
3~4歲 |
孩子選擇有興趣的影片或App,全程須父母陪伴、親子一起操作,建議挑選具有教育意義或放鬆心靈的素材為主,親子可討論內容及引導孩子思考。 |
4~6歲 |
孩子選擇有興趣的影片或是App,讓孩子自行操作,全程須父母在旁陪伴把關,必要時引導孩子思考目前他選擇的數位內容是否適合觀看。家長將數位學習擴展到生活中,例如:到圖書館找相關資料、實際走訪影片中餐廳等等,帶給孩子更多真實且豐富的生活體驗。 |
最後,要提醒大家:選擇數位教材前,請家長先判斷孩子聽語能力,小齡孩子尚未具備穩定的聽能,不建議透過數位方式學習,但,若孩子已具備聽機器音能力,即可依孩子的聽語能力使用數位教材。另外,電子產品的播放音量以及聆聽時間,也是需要家長協助限量限時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