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4
本篇文章將帶著大家認識1歲以下的寶寶是如何逐步發展聽覺能力?與之親近的大人又可從寶寶的哪些行為得知寶寶已經開始學習聽聲音?而當我們希望促進寶寶聽得更穩定、聽得更好時,可以用哪些技巧和日常活動來訓練寶寶呢?跟著我們一起往下看吧!
新生兒聽力發展里程碑
寶寶的聽覺能力是靠著聽覺經驗的累積而逐步發展的,下表列出0到12個月的寶寶在不同的年齡區間,聽見聲音時的行為表現:
聽覺年齡 |
當聽見聲音時的行為表現 |
0-4個月 |
|
4-9個月 |
|
9-12個月 |
|
資料來源:整理自:張舒婷、張逸屏、馬英娟、張晏銘、謝佩吟、洪萱眉(2022),聽能發展里程碑-發現孩子的聽覺能力,雅文聽語知識庫。
促進寶寶聽力發展的5個小技巧
您的寶寶是否有適齡發展聽覺能力呢?如果還沒觀察到寶寶對聽見聲音的行為表現,我們可以透過以下五個小技巧,來建立寶寶的聽覺習慣:
1.聽覺優先:是指先不提供視覺的線索,在寶寶沒有看到動作或看到物品、玩具的情況下,發出或製造聲音,訓練寶寶用「聽覺」來發現聲音。
2.良好的聽音環境:關掉寶寶身旁干擾的複雜聲音,例如:電視;遠離噪音與寶寶互動,例如:選擇在安靜的房間,且無其他會讓孩子過於專心把玩的玩具或物品,讓寶寶可以較輕鬆的學習聽聲音。
3.一次呈現一個聲音:避免多個聲音的重疊,因為重疊的聲音容易讓寶寶聽不清楚,而選擇當作背景噪音忽略聲音。
4.給予增強:當寶寶有聽到聲音的反應時,應立即給予正向的鼓勵,例如我們可以指著寶寶和自己的耳朵說:「好棒,你有聽到____的聲音耶!我也有聽到」,並帶寶寶去認識聲音。
5.善用兒話語:跟寶寶說話時使用比較富有的韻律感和節奏感、速度慢、音調高較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例如:餵副食品前說「來ㄚㄇ(上揚語氣)一口」、給玩具前說「我有玩具(上揚)喔!」,可吸引寶寶把注意力放在食物上或是發聲者身上。
6個好玩的聲音遊戲
前述的技巧有助於培養寶寶專心注意聽聲音的能力,同時也萌發對聲音的興趣,而不被物品分心。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陪寶寶玩聲音,提升寶寶對周遭聲音的敏感度及傾聽能力。
1.認識環境(生活週遭)的聲音:
當聽到垃圾車或是開門聲時,帶著寶寶去窗邊看垃圾車或是去門口開門迎接家人,讓寶寶認識聲音並與物體建立連結。
2.一起玩有聲玩具:
在寶寶沒注意的時候按壓有聲玩具的發聲鍵,當寶寶有聽到的反應後,立即鼓勵他並把玩具拿到他面前,一起唱歌搖擺。當沒有觀察到寶寶聽到的反應時,則直接帶著他去拿玩具,或是把玩具拿到他的面前,介紹這個玩具,一起按壓或敲打玩具。
3.音源定位觀察:
音源定位是指,可否辨別出發出聲音的方向來源。我們可以在寶寶的左/右/前/後側呼叫他,觀察寶寶是否能轉向正確發聲的方向。也可使用兩個一樣的樂器玩具或是自製的樂器,例如:用寶特瓶裝米或是豆類,左右手各拿一個,但僅有一個有裝米或豆,另一個則沒有裝任何東西(故不會發出聲音),站在孩子身後同時晃動,觀察孩子是否能轉頭至有聲音的那一方。若寶寶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則可慢慢靠近寶寶,或用手勢比向有聲音的那一方,讓寶寶去留意觀察、聆聽,觀察寶寶是否能爬向或轉頭、眼神看至正確的方向。
4.聽聽看聲音的不同:
是指當一聲音持續發聲但突然有不同聲音出現時,寶寶是否有發現並做出反應。例如:媽媽正在唱兒歌給寶寶聽,突然有人在門外敲門或按電鈴。或是當寶寶正在把玩一樣玩具,這時出現另一個玩具的聲音,寶寶是否會有不同於原先有的行為反應,例如:突然停止動作、眨眼等。
5.歡樂唱兒歌:
兒歌的韻律有助於刺激左右腦聽神經的發展,以及幫助寶寶發展聽覺記憶。跟寶寶閱讀前或是在認識動物名稱時,可搭配合適的兒歌去吸引寶寶的注意,觀察寶寶是否有聽到,或甚至會比出該歌曲的動作,例:唱蝴蝶會比出翅膀飛飛、魚而水中游會搖擺身體、一閃一閃亮晶晶手能跟著張握開合等。
6.聽覺辨識觀察:
「聽辨識」是指能將聲音與物體做連結。例如當媽媽喊孩子的名字時,寶寶會看向媽媽,或是當大人只有說出指令,沒有動作出現的時候,例如:寶寶聽到洗手或拍手,能比出洗手或拍手的動作。另外,我們也可以運用玩具,來觀察寶寶是否已能辨識物品,例如:當大人說ㄛ一ㄛㄧ時,寶寶會不會看向或用手指向玩具救護車。
若是未觀察到寶寶的辨識行為,我們就該帶著寶寶認識ㄛ一ㄛㄧ,例如: 可以帶著孩子去拿救護車的玩具或是圖卡,讓動物坐ㄛ一ㄛㄧ、ㄛ一ㄛㄧ去停車等。透過互動可以幫助他們累積更多聽的經驗,能提升孩子對周遭聲音的敏感度及傾聽能力,為未來的語言詞彙庫打下良好的基石。
透過簡單的日常活動,一步一步帶著寶寶認識這個世界的聲音! 現在就馬上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