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30
平常到餐廳用餐或是搭乘捷運、火車等大眾運輸工具時,大人玩社群軟體、小孩看卡通影片,人手一機的畫面已是見怪不怪。隨著生活型態改變與科技不斷發展,3C產品成為許多新時代父母陪伴孩子的最佳利器,即便難得假日到戶外踏青或是家人團聚,也常是眼中不見彼此、各滑各的,親子間交流對話的時間減少,實為可惜。
許多研究指出,平板電腦使用時間愈長的孩子,學習相關的耐性與注意力愈是缺乏。雖說電子產品使用得宜會是個好的學習媒材,但透過實際的走出戶外,孩子們更可以體驗不同生活情境,運用五感觀察、聆聽、觸摸,認識各種新奇的人事物,其中的好處包含了:
- 語言與認知學習:到戶外比在家中可接觸更多人事物,有助孩子學習不同新詞彙以及增加生活經驗,透過與不同的人互動,也能促進孩子語言表達、正向人際互動、溝通能力的發展。
- 情緒發展:廣大的世界充滿驚奇,各種親身體驗都能夠讓孩子學習察覺、認識情緒,有助於正向情緒的發展。
- 肢體發展:到操場跑步玩球、到公園攀爬玩沙等,適當的體適能運動,有助增加孩子的心肺耐力並提昇大腦學習的專注力。
- 親子關係:探索戶外的過程中,父母和孩子對話交流的機會增加,而在返家後也有較多共同話題可以回憶討論,無形中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
家長可參考嬰幼兒(0-3歲)及孩童(3-6歲)的語言發展特徵,帶孩子在下列幾個常見、有趣且可輕鬆學習語言的戶外活動場所,搭配合適的語言輸入內容,來提升孩子的語言學習理解力。
一、公園
全台特色公園及共融遊戲場大改建,公園成為最方便到達的遊樂場。當家長們帶著0-3歲的嬰幼兒在樹蔭下散步時,您可以說:「你看,這裡好多樹,好高好大的樹,樹上有綠綠的葉子……」,嬰幼兒期的孩子仍在累積語言詞彙庫,家長可以透過重覆語言的技巧,讓孩子學習什麼是樹以及樹的特徵。
而較大齡的孩童因為已能理解較豐富的詞彙和使用完整句子表達,家長可以進一步和孩子討論樹上或草叢內的動植物生態,「這個又粗又壯的是樹幹,我們來找找樹幹上或樹下有沒有小昆蟲……你想要找到什麼昆蟲呢?」,善加利用「開放式對話模式」,例如:為什麼?怎麼了?怎麼辦?…等,讓孩子在自然對話中習得新的詞彙。
二、動物園或農場
不論是大齡或小齡、男孩或女孩,通常對「動物」都有興趣,因此動物園或農場總是讓孩子想一去再去。園內有各種動植物生態可以觀察,「你看,是兔子耶!好可愛的兔子,兔子有長耳朵喔!小兔子在吃紅蘿蔔……」,孩子可以在情境中習得動物名詞、動物特徵、以及動物常吃的食物等概念。而針對大齡的孩子,以台北市立動物園為例,園內動物因不同習性而有不同分區,如兩棲爬蟲館、非洲動物區、亞洲熱帶雨林區、沙漠動物區等,孩子可以藉著各種動物的分布、習性等,來習得「兩棲動物」、「沙漠」、「雨林」、「非洲」等進階詞彙。
三、車站
出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安全舒適又環保,若出遠門搭乘火車或高鐵,家長可以對小齡的孩子輸入:「我們要搭火車囉,你看火車好長,火車有好多輪子和窗戶,而且火車是開在鐵軌上喔……」,讓孩子認識火車的外觀及特色等。
針對大齡的孩子,則可讓他們親自體驗購票過程,家長可輸入語言:「我們要到前面的售票窗口找售票員購票,買票時要跟售票員說……」,購票過程中製造孩子與售票員使用口語溝通互動的機會,學習傾聽及口語表達,或遇到溝通中斷時,培養孩子問題解決及溝通修補的能力。購票後,家長還可針對票據上的資訊解釋說明,例如:「月台」、「車種」、「車次」、「幾車幾號座位」等進階的生活詞彙;旅遊的過程中為孩子拍照記錄,旅行後家長可以利用旅行照片製作經驗小書,讓孩子使用照片練習時序排列,親子間邊看照片邊回憶旅程時,也可以讓孩子有更多口語敘事表達的機會。
戶外活動不僅可以豐富感官經驗、拓展孩子的視野,還能享受親子間相互陪伴的美好時光。放下3C就從爸爸媽媽自身開始做起,陪伴孩子走出戶外,一起探索這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