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5
「爸爸媽媽,請問孩子會這個嗎?」、「在家裡你們都怎麼跟孩子玩呢?」,課堂中我時常會提出這幾個問題,很多家長一開始都會疑惑,明明是帶「孩子」來上課,為什麼被老師提問的卻是自己。其實,父母是孩子的最佳「代言人」,正因為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最長,在日常生活中有足夠的機會觀察孩子的眼神、動作、需求及想法,若將這些日常互動結果回饋給專業人員,協助專業人員了解孩子的興趣及能力,可以讓療育進行的更順利、更有成效喔!
「家長參與」是現今早療所追求的趨勢,許多研究結果都顯示,即便孩子較晚才開始療育,若家長積極參與,其療育成效也十分顯著。但究竟怎麼做才算是積極參與呢?很多家長會帶孩子去上各式各樣的課程,但被詢問孩子到底上了什麼卻是一問三不知,如此絕非我們所期望的,除了主動了解課程內容之外,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花時間與孩子互動及練習,從旁觀察他的反應,並適時給予引導及回應,以下針對兩種常見的親子互動技巧做說明。
「OWL」技巧
「O」指的是Observe(觀察),應時常留意孩子的非語言訊息(表情、肢體動作…),推斷孩子想傳遞的訊息或真實感受,如此更容易抓住合適的時機給予引導。「W」是Wait(等待),互動時須避免單方面的訊息轟炸,應預留時間去等待孩子回應,否則也無從得知孩子是否明白我們說的話。「L」則是Listen(傾聽),除了「說」之外,家長也須耐心聆聽孩子說的話,不要太常打斷或糾正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真的在意他的想法。
在聽覺口語課堂中時常發現很多心急的家長,當老師提問後僅等待1~2秒就急著替孩子回答,卻忘記去觀察孩子是否真的理解問題;有的聽損孩子表達能力較弱,需要較長的時間去思考如何表達,此刻若大人能放下焦急的心情,用期待、鼓勵的眼神看著孩子,讓他明白我們願意等待、傾聽他想說的話,如此方能提高孩子主動溝通的動機。
又比如共讀時孩子搶著翻頁,卻不小心撕壞了書,不知所措地看著大人,此時若觀察孩子的表情就會知道他並非故意為之,也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當大人觀察到這些後,即可知道此刻無須急著責備孩子,只需問他是不是想幫忙翻書,等待孩子說出他想說的話,最後引導他使用正確方式去表達需求,如此既能使共讀順利進行下去,也能藉此機會促進孩子溝通能力的發展。
3A技巧
此技巧即是大家所熟知的「相處三要法」,「3A」分別代表「讓(Allow)孩子做引導」、「調整(Adapt)自己與孩子共享」,以及「增加(Add)新語言和經驗」。在與孩子互動時,可多去跟隨孩子的興趣和注意力,並將他正在看的物品、正在做的事講出來,除了幫助他學習到新語言,因為孩子充滿興趣,也較願意和家長互動、溝通,大人就無需總要費心設計遊戲及情境去刻意吸引孩子注意力。
在聽覺口語教學中,我們也會運用「3A」技巧來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比如說話時會因應孩子的聽能表現,適時調整說話的速度、句子的長度和詞彙難易程度。若面對已有口語表達能力的孩子,會視其語言發展階段進行適當的延伸與擴展,比如面對一歲半的孩子,此時他的語言發展階段處在雙詞期,當他指著媽媽的鞋子說:「媽媽鞋鞋」,當下家長應立即給予鼓勵,可以接續擴展句子,例如:「對!這是媽媽的鞋鞋,媽媽要穿鞋鞋喔!」,如此既可以增加孩子聽的長度,也能引導孩子講出更完整的句子。
現在就將這些秘訣付諸行動吧!相信各位爸爸媽媽都能成為孩子的最佳老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