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5
發表人:龍鈺盈/聽覺口語師
自孩子聒聒墜地,開始學習使用第一個語言「哭聲」與爸爸、媽媽互動,哭聲的不同可能是代表尿布濕了、肚子餓了、想找人玩。慢慢地藉由長時間的「聽覺」與「生活」經驗的交疊,孩子開始聽懂第一個詞彙,再過些時日,他說出的第一個單字,讓爸媽日後回想起來,記憶猶新。
孩子的語言發展歷程是既定的,但隨著經驗與刺激的多寡會影響個別的學習速度,對於家長而言,總是會擔心孩子跟不上正常的發展。但你知道嗎?家長與孩子互動的質量,是影響語言學習的重要關鍵。而以下這些互動時的習慣,是應該避免的NG行為。
充當孩子的翻譯員 >>> NG!
你可能曾經看過一直待在原地鬧彆扭的孩子,也曾經在商場裡遇到「用手點餐」的孩子,這時候的爸爸媽媽總是會挺身而出說:「你還要繼續玩是不是?」、「你想要機器人不要積木嗎?」孩子只需要點點頭或搖搖頭,就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常聽到「爸媽是孩子的最佳代言人」這句話,但當孩子已經具備口語溝通能力,卻還是習慣由父母來向他人解釋自己的需求或想法,反而使孩子失去許多練習表達的機會。在2~3歲期間,孩子已經開始出現完整句的使用,例如:媽媽我要吃糖果、我想要去公園玩,建議此時可以使用簡單的問句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例如:你今天想去哪裡玩?你想要吃麵包還是吃饅頭?如此一來,能讓孩子思考問題,進而使用現階段的語言能力進行溝通,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聽損兒的雙語教學從零開始,效果加乘 >>> NG!
「寶貝你要吃Apple嗎?媽媽幫你削蘋果好不好,我們一起吃Apple、蘋果喔。」,雙語學習儼然成為目前的趨勢,但你所想像的雙語學習是否真能有效達到學習目的呢?在教導聽損兒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偶爾也會聽見父母提出疑問:「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教孩子英文?」。
聽損兒要習得語言,必須有足夠的聆聽經驗,若在習語初期同時輸入兩種語言系統,可能易造成不論是母語還是第二外語,在聆聽經驗上都略顯不足,其次也可能影響語言學習的速度,因此會建議家長先以母語為主要的教學,在生活中使用重覆重要訊息以及豐富語調的輸入技巧,建立孩子的語言經驗,奠定語言能力。
用3C產品餵養孩子 >>> NG!
在診所的候診間、賣場的休息區、捷運車廂中,不乏看到孩子拿著手機看著喜歡的影片;在聽覺口語的教學現場,也會遇到家長詢問:「老師,我讓孩子看巧虎學東西,可以嗎?」身為聽覺口語教師會告訴家長,聽損兒在初期最主要的學習方式是透過主要照顧者的語言輸入建立學習經驗,如果過度使用影音做為教學素材,對聽損兒來說會有兩個隱憂:
(1) 聽覺專注力不足:多媒體教材有豐富的視覺及聲光效果,孩子若長時間使用3C產品,已習慣這類型的刺激源,回到真實的生活環境中時可能會出現以下狀況,例如:操作玩具時經常只玩一下下就要換別的、不喜歡聽故事、聽家長說話時經常無法專心聽完……等。
(2) 聽音品質及學習內容不一致:由於多媒體的影音多為固定的語速及既定的學習內容,我們無法依據孩子的能力播放合適的語速,也無法更改影音中的語言內容。如此一來的學習效益非但不足,也無法獲得實質的學習效果。
3C產品的使用並非不可,但需家長適時、適度的給予,當孩子單獨使用3C產品時,若只是透過視覺及聽覺上的單向式接收,容易缺乏語言互動經驗,建議家長可在孩子使用3C產品時在旁陪伴,除了瞭解孩子的觀看內容,也能透過共同討論產生話題。別讓3C產品只能當做家長忙碌時的保姆,而是善用它做為輔助式的學習工具。
總結來說,孩子語言學習的要點共有三項:有足夠的聆聽經驗、有實際的連結、有合適的使用情境。以上三點不論是聽常或聽損兒童皆適用。也就是說,想要能達到良好的語言學習效果,家長的主動性要高,隨時與孩子對話、依據孩子的年齡調整說話的內容,並多讓孩子有主動表達的機會,都是幫助孩子提升語言能力的方式。
親愛的家長們,讓我們一起避開這些NG地雷,讓孩子的語言能力大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