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1
當家中的寶貝被醫師診斷為輕度、高頻或單側聽力損失時,家長該怎麼幫助孩子呢?
微聽損(minimal hearing loss)孩童,包含輕型、高頻或單側聽力損失。雖然,「輕微」這個形容詞讓人覺得並不嚴重、似乎沒有影響,但許多研究文獻顯示:微聽損兒在生活、學習及溝通上仍會遭遇許多困擾,如:想要在吵雜的下課時間聽清楚好朋友們的談話內容;課堂上考聽寫時,老師一邊在教室內走動一邊念題目,導致許多相近音的語詞沒聽完整;過馬路時,突然聽到汽車喇叭聲,需要立即判斷聲音來源決定閃躲的方向等等。
上述這些困擾常因為微小而不易被注意。然而,種種微小的不便,隨著時間的累積,對孩子的學業表現、語言發展、口語清晰度、人際互動、心理健康等多個面向都有可能造成程度不一的影響。
接下來,就讓我們透過以下四個小技巧「動動腦、動動口、多休息、主動出擊」,來協助您的孩子在生活學習、人際相處適應更順利:
第一技:動動腦~練習發現問題
提升孩子發現聽能困難的能力,才能知道如何調整及預防溝通或學習上的困境。請花2分鐘陪伴孩子一起想一想:
- 聽能環境紅綠燈: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屬於適合交談、學習的綠燈環境,哪些屬於交談時容易分神的黃燈環境,哪些屬於干擾溝通的紅燈環境?找出它們,並在進入黃燈、紅燈的聽能環境時,特別提醒自己注意。 - 環境噪音大風吹:
當發覺受到噪音干擾時,請留意此時主要聲音訊息及噪音的來源?若噪音來自優耳側,則非常容易影響聆聽品質,請教導孩子調整身體方向,讓優耳側轉換到主要聲音訊息方位! - 肢體語言偵察機:
在對話過程中,要留意對方的臉部表情或肢體語言是否透露困惑、撇嘴或遲疑、不贊同等反應?若出現類似情形,可能是部分訊息有所遺漏或錯誤,造成溝通的不連貫,孩子就需即時調整溝通方式。
第二技:動動口~表達自己的溝通需求
經過第一步的練習後,你與孩子是否已經能找出隱藏在生活中的溝通問題呢?有時為了避免尷尬,即使不能完全聽清楚對話訊息,也會假裝理解,卻因此造成溝通上的誤會。我們可以這樣做:
- 即時向對方確認遺漏的訊息:
學齡前的孩子,可以這麼說:「我聽不清楚,可以再說一遍嗎?」學齡期的孩子,可以這麼說:「抱歉,你剛剛是說……嗎?」
- 明確的提出需求,請對方適當的調整:
若當時環境不利於聆聽,試著運用「事實陳述+明確請求」的句型,直接讓對方知道自己聽不清楚的原因,例如:「剛剛太吵了,你可以再說一次嗎?」、「我的右耳聽得比較清楚,可以跟你交換位置嗎?」
第三技:多休息~留心聽覺疲勞的影響
研究指出,無論聽損者是否配戴助聽輔具,相較於聽常者,仍需要花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才能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學習或工作的聽能理解任務(Bess et al., 2014;Bess & Hornsby,2015)。由此可知,若你的孩子到了下午特別容易精神不濟、分心,可能就是微聽損導致聽覺疲勞,讓孩子無法專注學習,並非是注意力不足的問題。
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及養成午休習慣,都是有效幫助孩子克服聽覺疲勞的好方法。與孩子互動時,也可透過叫喚孩子的名字,來提醒孩子注意聽。
第四技:主動出擊~給予良好的聽能品質
為了幫助孩子輕鬆學習,家長可以為微聽損兒調整的事項如下:
- 留意聲音訊息的來源及距離:
面對面溝通、靠近孩子,以及在孩子優耳側說話,能讓他更輕鬆的聆聽訊息。 - 建立良好的聽能環境:
安靜的環境能夠讓微聽損兒聽取較完整的訊息,因此應避免孩子在電視播放或人多吵雜的環境中學習。適當的語速則能讓孩子聽清楚每個字詞。 - 安排合適的教室座位:
微聽損兒的座位應盡量靠近老師,並安排在不易被噪音干擾的位置。尤其單側聽損兒的座位,須讓聽力正常的耳朵朝向講台,使優耳能清楚接收教室內的語音。 - 避免使用過度大聲的方式講話:
大多數人們以為只要大聲說話,微聽損兒就能夠聽得清楚。事實上大聲說話時,字詞中的聲母易被韻母蓋過(例如:ㄇㄚ只聽到ㄚ),反而聽得更不清楚。若希望孩子能聽清楚、說清楚,應使用合適的輔具,並搭配適當的說話音量及說話距離。
除了上述的互動策略之外,若想要降低微聽損兒遭受環境噪音的影響,使用聽覺輔具是另一個可能的方案,您可以尋求醫師、聽力師的專業建議,也歡迎主動向本基金會聯繫。更多微聽損相關訊息,請參考本會微聽損衛教網站:https://minimal-hearing-loss.chfn.org.tw/
參考資料:
Bess, F. H., & Hornsby, B. W. (2015). The complexities of fatigue in children with hearing loss. Perspectives on Hearing and Hearing Disorders in Childhood, 24 (2), 25-39. DOI: 10.1044/hhdc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