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6
隨著孩子成長,他們會說的話也越來越多,常常逗得大人們哈哈大笑。但其實當孩子開口說話之前,他們必須先累積大量聽的經驗,才能逐步發展出口語能力。所以「聽」是語言學習的基礎,而究竟孩子是怎麼聽懂聲音的呢?
要能聽懂聲音並開口說話,必定會經過四個聽能發展階段,爸媽可依循這四個階段為孩子進行聽聲音的練習:
1. 聽察覺:判斷聲音是否存在。
爸媽可以刻意製造一些聲音,如:模仿動物的叫聲,當孩子接收到聲音,出現停止動作或找尋聲音的反應時,表示孩子已經有聽察覺的能力,也就是聽到有聲音的出現。這時爸媽再將對應的動物圖卡或玩偶拿出來,讓孩子能把「汪汪」和小狗的圖卡或玩偶做連結。
2. 聽分辨:區辨聲音不同。
每個聲音的特質不同,爸媽在模仿動物的叫聲時,可以用有區辨性的聲音讓孩子分辨,如:小狗的叫聲較低沉、音長較短;貓咪的聲音較高、聲音拉得比較長。當孩子能注意到這兩個聲音特質的不同或是試著模仿兩個不同的聲音,表示孩子已經有分辨聲音的能力了。
3. 聽辨識:將聲音與物體做連結。
每個物品都有相對應的名稱及聲音,當爸媽說「狗狗」或「汪汪」,孩子會看向小狗、指出小狗,或是模仿小狗的動作,表示孩子已經能穩定將聲音與物品作連結。如果孩子無法辨識出來,爸媽可多重複幾次聽察覺的練習,並結合聽分辨的技巧,幫助孩子更容易區辨聲音的不同。
4. 聽理解:理解聲音所代表的意思、聽懂他人說話。
除了必須具備將物品與詞彙做連結的聽辨識能力之外,還要能聽懂這些詞彙在句子中的意思,如:聽到「帶大大的狗狗去散步」,能牽較大的那隻狗狗出門;聽到「狗狗想要吃蘋果」,能將蘋果拿給狗狗吃。這些指令若孩子都能順利達成,表示孩子已經能思考他所接收到的訊息,並做出正確的判斷。
不論聽損孩子或是聽常孩子,聽的能力都是依循這四個階段發展,爸媽平常與孩子互動過程中,不妨觀察看看孩子是不是能注意到聲音?是不是已經能聽懂詞彙?是不是可以理解一段話的內容?藉由多「聽」,隨時帶孩子注意環境中不同聲音,幫助他們累積更多聽的經驗,進而將聲音轉化為語音的輸入,不僅能提升孩子對周遭聲音的敏感度及傾聽能力,還可以建構豐富的語言詞彙庫,讓孩子在口語表達及閱讀理解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