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8
家裡的寶貝要上小學了,相信期待又怕受傷害的不只是孩子們,爸爸媽媽同時開始擔心寶貝能不能遇到好老師,能不能順利地適應新環境,小學的課程更難了,在學習過程中,會不會因為聽損而跟不上進度等等。家長要和老師成為最佳夥伴,靠的可不是從天而降的緣分,而是溝通出來的信任,把握三原則,讓親師溝通不卡關。
同理作為第一步
家長與老師的溝通衝突常起於立場不同,家長都是為了讓孩子獲得最好的學習環境,而老師則必須顧及全班每位學生及家長,因此,和老師溝通時,我們可以先表達對老師的同理及信任,以「老師要照顧到每個學生和家長的需求,真的很不容易」的視角出發,當老師感到被同理和支持,也會更有力量去處理問題。接著,才說說孩子遇到了什麼問題、自己與孩子的應對方法,再提到想請老師協助的部分,以及聆聽老師的回應,最後表達肯定與感謝。
這樣的方式,不會讓對方感到過多的壓力和為難,而是以「一起努力」的角度,設法解決問題。例如孩子患有聽損,可以跟老師說明,我們會幫孩子準備助聽器的備用電池放在書包裡,孩子會自行更換,但如果更換後還是沒有聲音等突發狀況,再請老師看是否能協助調整位置到前方,或請小幫手在一旁提醒。
選擇合宜的方式持續溝通
溝通的方式一開始建議直接面對面,見面時能觀察到老師的臉部表情、聆聽老師的語調及語氣,可以減少文字上的誤解,清楚表達孩子的狀況和自己對孩子的期待,讓老師更理解家庭的背景和狀態。例如:把握班親會及IEP會議,有足夠的時間面對面討論孩子的狀況,實際讓老師試試更換電池、用監聽耳機聽聽看輔具的聲音,都可以讓老師更認識我們的孩子唷!
後續的溝通可以善用電話、聯絡簿、Line等通訊軟體,但每個老師的做法不同,須事先與老師確認合適的溝通管道及時間。在這樣的過程中,爸爸媽媽也傾聽老師的教學理念及課室管理方式,了解老師的處事風格,才能有效達成共識。
引導孩子,化被動為主動
上了小學後,和幼兒園不同的是,老師對孩子的指令,不會再一直重複,課程也多少會有進度壓力,班級學生多,老師能個別為孩子做的有限,所以我們需要先培養孩子的基本能力,例如:熟悉自己的輔具,電池沒電了自行更換、自行配戴,並引導遇到故障等問題時可以主動提出。當老師及全班同學都看見孩子的努力,面對家長請求協助時,就更能給予支持。
另外需要讓孩子練習的還有:自己提醒老師配戴遠端麥克風系統,因為上了小學,有時候會上科任課,並非是原班導師,而團體活動或戶外課程,又是需要遠端麥克風系統的情境,這時孩子主動記得,提醒老師配戴,可以減輕班級導師的負擔,也提高老師們協助和配戴的意願!
再來,座位方面,優耳側朝向老師上課處,避免靠近走廊或噪音源,都能讓孩子聽得更清楚,減少聽覺疲乏的情形,所以我們可以教導孩子練習發現問題,主動調整並表達需求,例如:孩子能察覺當下環境太吵,自己聽不清楚,進而主動將優耳靠近說話的人,並說明「這裡有點吵,可以再說一遍嗎?」。
最後,陪伴孩子準備自我介紹,讓同學和老師更認識他!例如:大家好,我叫王小花,我的耳朵上戴著助聽器,能幫助我聽得更清楚……。
同理、合宜、主動,親師攜手成為最佳戰友
當遇到問題,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先描述事件,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詢問、聆聽對方的意見,提供合理解決方案的同時,也別忘了聽聽老師專業的建議,讓溝通保有彈性,同時鼓勵孩子調整自我來提升適應力。期望大家都能成為溝通高手,真正和老師攜手成為最佳戰友,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小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