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8
適逢歲末年終,要帶著孩子參加聚會的機會越來越多,但孩子遇到親朋好友,反應卻常常是出乎你所料,不是冷冰冰不說話、就是躲在你身後很害羞?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孩子融入聚會氣氛、開心過節,贏得長輩緣呢?
其實,有個很簡單的遊戲能引導孩子學會同理他人、傾聽對方,還能增進溝通技巧喔!答案就是-玩桌遊(Board game)。桌遊是泛指在桌子上玩的遊戲,無論大人小孩都能在其中找到樂趣。而且除了娛樂目的,對孩子而言,桌遊還多了一層教育意義,它不僅適合各年齡層的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還可在一次又一次與人互動中,增進孩子的語言刺激及溝通技巧。
幾歲的孩子可以開始玩桌遊呢?當孩子一歲半有抓握能力後,就可以和大人一起玩積木類型的桌遊喔!隨著孩子各方面的成長,可以慢慢將操作方式調整得更加困難,或是選擇規則較複雜的桌遊類型。以下帶讀者瞭解不同年紀的孩子適合什麼樣的桌遊,以及什麼樣的遊戲方式可以幫助孩子學習語言、增進溝通能力。
和小小孩玩桌遊:操作簡單、邊玩邊和孩子說話
當我們和年紀較小的孩子使用桌遊當媒介進行語言輸入時,可以選擇操作簡單的觀察型桌遊或是反應類型的桌遊,培養孩子透過各種感官刺激來遊戲,可選擇動物疊疊樂、翻滾路易…等桌遊。我們在示範遊戲方式時,可說出正在做的事,及把心裡所想的話說出來,像是如何堆動物積木不讓積木掉下來、正確時機拍打玩具才能得分…等。當輪到孩子操作時,大人也需不斷說話給孩子聽,讓孩子透過耳朵聽、眼睛觀察、大腦判斷思考,一邊聽一邊用手來做動作。
和大一點的孩子玩桌遊:更複雜的規則與操作、運用溝通策略
和年紀較大的孩子玩桌遊時,我們可以視孩子能力選擇遊戲規則較難或是操作較複雜的遊戲,需要使用溝通能力的合作型遊戲也是很好的選擇,像是:憤怒鳥桌遊、抖抖山大冒險…等。當大人示範遊戲規則時,可將自己的觀察和策略一邊執行一邊說給孩子聽,若孩子不懂或聽不清楚時,可以引導他使用「重複部分訊息」及「以問句確認原句意」的溝通策略,比如:「你剛剛說我可以抽兩張牌,對不對?」。
以合作型遊戲《抖抖山大冒險》為例,所有玩家們需在冒險牌用完前幫助小熊和小猴找到紅盒子。在遊戲過程中,每一位玩家要專心「聽」其他人所說的每一句話,並懷著「同理心」及搭配「合適的溝通方式」一起完成目標,此遊戲適合國小生及青少年一同體驗團隊合作中的人際及溝通技巧,也適合全家一起遊戲,大人可以運用這款桌遊協助孩子適應團體生活與規範。
運用得當,玩桌遊也能培養出社交小高手
多樣的桌遊類型能創造豐富的情境,還可讓孩子有不同的角色扮演及真實的互動體驗。而桌遊「可以重來」的特性也不斷創造新的語言情境,給予孩子機會使用語言來溝通,體驗如何修正自己的語言內容,達到順暢的溝通效果。同時,孩子在與人玩桌遊的互動過程中,持續在「說話者」與「傾聽者」的角色間轉換,透過觀察、等待及傾聽,孩子與其他玩家分享經驗與感受,無形中提升了孩子與人溝通的經驗值。
除了加強語言溝通能力和人際相處經驗,若大人適當引導,藉由遊戲的成敗還可鼓勵孩子遇到挫折時如何正向思考,及如何運用不同方式解決問題。只要運用得當,桌遊不僅能培養孩子與人溝通及表達能力,更能幫助孩子融入同儕團體中,更有信心地展現自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