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3
圖片來源/Pexels
噪音是一種人們不想要或不需要的聲音,它不但會干擾思考、工作與日常,也會為身心理健康帶來負面影響。不過,正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噪音真的只能夠扮演反派角色嗎?
這裡要先聊聊噪音的「遮蔽」特性,意思是,當我們感知到噪音多於目標訊息時,就表示噪音遮蔽了目標訊號,因此才會發生訊息缺漏或難以察覺目標訊號的情況。
這樣的噪音遮蔽特性,也能善加利用來遮蔽我們不想聽到或被聽到的聲音。
比如說,在日本或誠品書店洗手間常見的「音姬(OTOHIME)」機台會在有人如廁時,自動發出涓涓流水聲,用來遮蔽解放的尷尬聲響。
而聽覺系統作為全年無休的勞工,即使我們在睡覺,他仍在運作;因此只要有突然的聲音(狗叫聲、汽車引擎聲、打鼾聲等),皆可讓大腦警覺而使你驚醒。此時,頻率平穩一致的白噪音(吹風機、電風扇)和粉紅噪音(下雨聲、營火聲)就十分好用,可以遮蔽影響睡眠的外界聲音變化,達到噪音消除的作用,讓你一夜好眠。不過仍要注意使用時的音量,避免造成聽力受損。
讓我們與噪音和平相處
生活中的噪音無處不在,不過只要使用一些策略就能降低噪音的影響。例如:尋找適當的位置,像是背對噪音源或移駕到安靜角落,讓聆聽更輕鬆;或使用科技產品來降低噪音或提升目標音量,以突顯目標訊息內容,像是很多老師會佩帶的小蜜蜂麥克風,就能在教學現場克服環境噪音。
最後,善用遮蔽效應即可抵銷噪音,提升學習、工作,甚至是休息時的效率與品質。馬上來試試看吧!
作者 / 林堂智|雅文基金會聽語科學研究中心 研究助理
本文擷取自爸媽的話左耳進右耳出?其實都是噪音惹的禍!——如何找出最佳「訊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