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6
您是否有過與親朋好友聚集於客廳中聊天,電視同時播放著節目,但大半天下來只記得聊天內容,完全沒有留意到電視播了什麼?或者是相反的情形,您聚精會神的專注在電視節目,無論家人怎麼叫喚都沒聽見?
如同《禮記.大學》所記「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意即若心思不在此,雖然眼睛看著物品,耳朵聽著聲音,但卻彷彿看不見、聽不見一般。
其實聽聲音是一種被動的感官感受,因聲波是持續不斷的被耳朵接收及傳入,只要聽力正常,都無法關閉聽覺。但是,要意識到且理解內容,則需要大腦投入專注力,並且發揮認知能力,這種「主動注意感興趣的內容,摒除不感興趣的事物,並運用認知進行處理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傾聽」。傾聽並非聽見聲音即可自然養成的技巧,還需具備選擇性注意力、工作記憶、長期記憶、詞彙存取等認知能力才可完成,因此一個人認知能力的優劣將會影響其傾聽技巧。
在傾聽的時候,大腦會啓動「聽覺訊息處理歷程」,這個歷程主要分成:由下而上(bottom-Up)及由上而下(Top-Down)兩個面向。由下而上代表著感覺傳入歷程,也就是耳朵接收周圍的聲音,將接收到的訊息上傳至大腦中樞神經系統進行解析;由上而下則是依賴自身的認知能力來理解我們所經歷到的事物。當任一歷程無法很好的運作時,就會影響到傾聽表現,而且兩歷程同時缺失還可能會產生負協同作用(negative synergy),意即當由下而上歷程受阻,又沒有良好的由上而下歷程協助時,聽者所遭遇到的困難就可能會是1+1>2。
舉例來說,一位正常成年人在傾聽語音時,訊息是進入到已發展的大腦,因此自身的認知能力將會協助理解訊息,例如,當我們聽到「我今天喝了拿鐵」的時候,因為我們知道其代表的意義,所以即使沒有完整的訊息,我們也能知道說話者是在說「我今天喝了拿鐵咖啡」,而且還能知道拿鐵咖啡裡面的內容物。但相同情況下,即便是聽常孩子,也可能會因為他們大腦組織結構尚未完全成熟,無完整的神經系統參與,加上孩子沒有足夠的語言基礎以及生活經驗,難以填補不完整的訊息中所缺漏的部分,因此就會需要更完整且詳細的傳入訊息,否則將會存在傾聽問題,而聽損孩童就更不用說,在兩歷程均不足的負協同作用之下,傾聽任務將無比艱鉅。
大腦的學習
當日常接收到完整的聲音訊號,由下而上的歷程就會讓大腦根據傳入的訊息進行組織,進而將聽取的訊息存入自身的詞彙庫內,當再度聽到相近的訊息時,就會提取長期記憶中儲存的訊息,然後進行快速匹配,藉以理解語音訊息。例如,當我們聽到「ㄐㄧㄢˇ ㄓˇ」時,大腦會在詞彙庫中找尋訊息(剪紙、撿紙、減脂、簡址、繭紙),再依據當下的語句內容進行整理,確認說話者在說的是指哪一個。
但是當傳入訊息不完整時,例如不清晰的發音、吵雜或迴響的傾聽環境、聽力損失等,大腦自行組織訊息的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無法輕易地與儲存項目進行匹配,此時就會耗費聽者更多的認知資源,當認知資源不足以應付時,就會出現有聽沒有懂的情形,例如,說話者說:「剪紙」,但因環境太吵,聽者聽成「ㄧㄢˇㄖˇ」,因而難以立即辨識出聽到的詞彙,若在此期間,說話者持續說著,就會有更多待處理與匹配的訊息傳入,此時聽者就會倍感疲憊,此現象被稱為「聽覺疲勞」。更嚴重者,大腦長時間無法取得完整的聽覺感受,負責處理聽覺的區域(即聽覺皮質區)就可能因神經可塑性而重新被其他感官所支配。
為了有適當的神經連結,大腦需要許多的練習機會,除了於教室內刻意學習,日常隨機學習也是孩子的學習管道,而只有具備遠距離跨聽能力才具有隨機學習能力。但不幸的是,即便是輕度聽損,沒有適當的聽覺輔具介入,就會因為無法清楚接收遠距離的聲音,而減少隨機學習的可能性。
戴上輔具只是第一步,傾聽習慣更重要
配戴聽覺輔具的用意就是在彌補由下而上處理歷程的缺失,除了擴大音量之外,現今聽覺輔具還具備著許多高科技的訊息處理功能,目的多是改善可聽度或辨識度,藉以提升使用成效,但需注意的是,這些訊號處理功能可能會改變語音訊息,若改變的程度太大,就會跟過往學習到的詞彙產生不匹配的現象,聽者就需額外啟動更多的認知功能來解析訊息。然而,對本身認知能力有限者,例如幼童、長者、失智症、腦傷等,語音訊息的改變反而可能會影響聽理解,由此可看到使用新科技不一定有正向助益,考量個人能力去進行選擇才是最合適的。
另外要提醒的是,聽覺輔具僅能彌補由下而上的歷程,但無法改善個體的認知能力,唯有培養良好的傾聽技巧才是發揮輔具功效的不二法門,這也是聽能創復健如此重要的原因。當孩子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可能會有不聽別人說話、搶著發言、和他人各說各話、自己做自己的事等問題,進而影響到入校園後的適應;相反的,建立良好的傾聽習慣,能提升語言理解能力、自我表達能力、社會適應力等。
要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除了聽損孩童要穩定配戴聽覺輔具之外,無論是聽力正常或聽損孩童,家長都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及能力設計感興趣的活動,例如聽指令或目標字做出相對應的反應,或者共讀繪本等。當然,家長以身作則也很重要,通常大人是孩子模仿的榜樣,試想,若家長都不願意靜下心傾聽他人說話,孩子要如何學習傾聽呢?
總結以上,人要有理想的聽表現,並非僅聽見即可,還應當著重「傾聽」,而聽覺與認知是構成傾聽的要素,兩者相輔相成,因此改善聽到的語音品質、減少溝通情境的噪音及迴響、適度使用聽覺輔具科技,以及持續配戴輔具與聽語練習,都是建立傾聽技巧不可或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