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2010.07.28
發表人:教學研發部 / 林維真老師
三年前,雙耳重度的聽損兒崴崴與外婆第一次踏入雅文基金會,當時的崴崴才剛戴上助聽器,對聲音陌生又害怕,總因為別人聽不懂自己含糊的語音而退縮在外婆的身後,因家庭因素而成為主要照顧者的外婆,也對於即將擔負起的教學重擔而感到憂慮。
在基金會學習聽與說的聽損兒中,大部分的主要輸入者都是父母親,但是仍然有部份是由祖父母或外公、外婆作為主要輸入者的隔代教養家庭。普遍發現隔代教養的聽損兒在學習上會遇到的多數情況為主要語言輸入者對於教學方式不瞭解、對於教學責任沒信心及教學資源運用上的問題,而聽覺口語法強調以「一對一教學」面對每個家庭及孩子的個別化差異,在服務隔代教養的聽損兒家庭時,雅文的聽覺口語師會運用以下教學策略的調整,讓隔代教養的家庭及孩子能夠在聽覺口語的學習有更佳的成效。
1. 教學說話方式的調整 — 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教導隔代教養的主要輸入者能夠理解老師上課所進行的聽語目標,並明白回家如何幫孩子輸入。
2. 專有名詞的說明 — 解說專有名詞時教師會調整以舉例的方式讓隔代教養之主要輸入者可以對聽覺口語師上課時所使用的專有名詞能夠了解。並且正確的運用於教學中。
3. 課程筆記協助 — 若是隔代教養的主要輸入者無法自行撰寫筆記,老師會協助筆記撰寫、或是使用錄音等方式協助輸入者能夠將老師上課所教學的內容完全吸收並回家練習。
4. 教材資源的運用—在運用教材資源時,聽覺口語師會針對隔代教養的主要輸入者去調整上課使用的教材及資源。主要會使用其在生活情境中輕易取得的物品來做教學。並培養隔代教養的主要輸入者在家使用這些資源的能力。
5. 建立家長自信 — 上課時會藉著輪替、參與的時機,鼓勵隔代教養的主要輸入者,並透過讓主要輸入者看見孩子的進步建立家長自信,在教學上更能有信心。
2. 專有名詞的說明 — 解說專有名詞時教師會調整以舉例的方式讓隔代教養之主要輸入者可以對聽覺口語師上課時所使用的專有名詞能夠了解。並且正確的運用於教學中。
3. 課程筆記協助 — 若是隔代教養的主要輸入者無法自行撰寫筆記,老師會協助筆記撰寫、或是使用錄音等方式協助輸入者能夠將老師上課所教學的內容完全吸收並回家練習。
4. 教材資源的運用—在運用教材資源時,聽覺口語師會針對隔代教養的主要輸入者去調整上課使用的教材及資源。主要會使用其在生活情境中輕易取得的物品來做教學。並培養隔代教養的主要輸入者在家使用這些資源的能力。
5. 建立家長自信 — 上課時會藉著輪替、參與的時機,鼓勵隔代教養的主要輸入者,並透過讓主要輸入者看見孩子的進步建立家長自信,在教學上更能有信心。
而今天崴崴和外婆的表現已經全然不同,今年在雅文基金會與如果劇團合作「挑戰夢想成真」聽損兒兒童劇中,崴崴以清楚的語音、穩健的台風外加逗趣演出,深深擄獲現場觀眾的目光。崴崴現在能夠有如此優異的表現,最大的推手即是勞苦功高的外婆。三年來不間斷的以聽覺口語法教導崴崴,才讓他今日有如此顯著的進步,現在的外婆,上課不但能夠舉一反三,更可以隨時掌握身邊的教學資源做很好的語言輸入運用。
聽力師的話
撰文/聽力師林淑芬
雖然在雅文基金會大部分的聽損兒的主要照顧者仍是以媽媽為主,但也有不少是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由於阿公阿嬤的年紀落差頗大,有些五十歲出頭,有些則已經七十幾歲了,因此阿公阿嬤們在體力、記憶等方面還是有蠻大的個別差異性。
雅文基金會疼惜阿公阿嬤們的辛勞,希望透過我們的協助能夠讓他們陪伴孫子女聽語學習的路上能夠更順利。聽力師及助理老師能夠下列方式給阿公阿嬤較多的協助:
1. 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為阿公阿嬤們說明醫院檢查的意義及結果。
2. 為他們解說如何選擇合適的助聽輔具,如何為孫子女順利的戴上輔具,並幫助他們適應。
3. 因助聽輔具的操作按鈕及電池較迷你,操作與保養輔具對於阿公阿嬤較為挑戰,故我們可以提供阿公阿嬤們更多的示範與練習。
4. 幼小的孩子在使用助聽器初期時可能因為不習慣而常常拔助聽器,阿公阿嬤的動作時常沒有小朋友快,故建議讓小朋友使用助聽器固定帶來固定助聽器,並使用安全別針或奶嘴夾固定在衣領上。如此萬一小朋友拔掉助聽器而大人未及時發現,助聽器不至於掉到地上而損毀。
5. 阿公阿嬤們可能先前有一些舊有的知識或觀念可能是不太正確的,或是被誤導的,需要我們為他們重新說明,並舉出較生活化的例子。
2. 為他們解說如何選擇合適的助聽輔具,如何為孫子女順利的戴上輔具,並幫助他們適應。
3. 因助聽輔具的操作按鈕及電池較迷你,操作與保養輔具對於阿公阿嬤較為挑戰,故我們可以提供阿公阿嬤們更多的示範與練習。
4. 幼小的孩子在使用助聽器初期時可能因為不習慣而常常拔助聽器,阿公阿嬤的動作時常沒有小朋友快,故建議讓小朋友使用助聽器固定帶來固定助聽器,並使用安全別針或奶嘴夾固定在衣領上。如此萬一小朋友拔掉助聽器而大人未及時發現,助聽器不至於掉到地上而損毀。
5. 阿公阿嬤們可能先前有一些舊有的知識或觀念可能是不太正確的,或是被誤導的,需要我們為他們重新說明,並舉出較生活化的例子。
社工的話
撰文/社工郭宜婷
教養小孩的責任理應落在父母親的身上,但當父母無法發揮此功能時,祖父母或外公、外婆通常會接手承擔這份教養工作,然而,面對隔代教養的家庭,社工員除了既有的家庭支持與關心,更需要著重在提供阿公阿嬤清晰的步驟及方法讓阿公阿嬤可以更清楚的了解並加以運用。綜觀基金會內家庭發生隔代教養的因素如下:
1. 經濟因素—現經社會大多皆為雙薪家庭,父母親常因為工作關係無法教養孩子,故請阿公阿嬤協助照顧。
2. 單親家庭—父母雙方已離婚,主要照顧者常因為需工作養家的關係,而將孩子交由阿公阿嬤協助照顧。
3. 父母親不願或無法照顧—阿公阿嬤心疼孩子沒人照顧,故取代父母成為主要照顧者。
4. 父母雙方都是聽障人士—父母無法勝任教導聽覺口語法的課程,故由祖父母代勞。
2. 單親家庭—父母雙方已離婚,主要照顧者常因為需工作養家的關係,而將孩子交由阿公阿嬤協助照顧。
3. 父母親不願或無法照顧—阿公阿嬤心疼孩子沒人照顧,故取代父母成為主要照顧者。
4. 父母雙方都是聽障人士—父母無法勝任教導聽覺口語法的課程,故由祖父母代勞。
礙於年齡及時空背景的關係,大多數的阿公阿嬤不曉得如何有效及正確的方式教養小孩,往往重養育而輕教育,溺愛及放任更是時有所聞,社服部除提供的正確教養觀念及方法給阿公阿嬤外,課堂後,社工員與老師不時會針對孩子的狀況給予阿公阿嬤一些教養建議。
另外,社工會透過家庭訪視的方式來觀察阿公阿嬤與孩子的互動,並針對孩子個別化的問題提供一些建議及回饋,讓阿公阿嬤知道,他們不用在為教育孩子們而感到焦慮,他們並不是孤立無援的。在福利服務部份,社工員會評估隔代教養家庭的資源網絡系統,倘若家庭需要社會服務資源時,社工員便會協助找尋適當的福利資源作聯結,期使讓整個家庭得到最妥當的照顧。只要用心積極配合基金會的療育課程,隔代教養的聽損兒一樣可以有很好的學習及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