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7
每當假期將至時,許多家長早已規劃好親子行程,而這些行程免不了要帶著孩子到陌生環境與人群互動,不論是郊外踏青接近大自然、博物館參訪擴展視野、遊樂園休憩放鬆、音樂廳陶冶性情,或是舉家回鄉團聚等,能否「清楚聆聽」及「明確溝通」都會是親子間的挑戰,因此下面提供四種溝通方法,幫助家長與孩子間的溝通交流即使到了全新環境,也能順暢無礙:
一、遠離噪音:安靜的場所能增加孩子聆聽訊息的專心度
在遊樂園裡不但有音樂做為背景,還有孩子們興奮的尖叫聲,在這種情況下,要與家人約定地點會合或和孩子溝通約法三章,便相當困難,即使再大吼,音量也比不過人群的尖叫聲,誇張的嘴型也常無法精準表達。此時不妨換個方式,找個較安靜的角落,試著減少周圍噪音干擾,讓孩子較輕鬆專心的接收訊息。
二、縮短距離:減少影響對話的干擾因子
最近親子流行起野餐、露營及登山等大自然戶外休閒活動,然而不論是在樹木林立的山林中,抑或兩壁陡峭的峽谷內,對話雙方若分處在兩處,難免受到距離影響而使聲音變小,更甚者聲音反射造成訊息重疊,更難以清楚接收。此時若要相互溝通或進行戶外教學,不妨走近孩子身邊,不要讓大喊扭曲了聲音訊息,而干擾聆聽。
三、詞彙選擇:換句話說或是舉例說明,以幫助孩子更快了解陌生詞彙
返鄉時我們可能會遇到許久不見的親戚,或從國外回來的親友,在與他們溝通時,不論是口音差異或是語彙用法不同,容易導致溝通不良雞同鴨講的情形。此時家長不妨換句話說,用孩子已知道的詞彙向孩子解釋,或是舉生活經驗當例子,對孩子理解新的詞彙會有幫助。
四、預告事件:活動前和孩子預告事件或情境,助孩子臨場更快進入狀況。
大多數的博物館、藝文中心都有相關簡章或網路上的展覽公告,在帶孩子參觀前,可先與孩子一起透過網路或簡章,先行了解展覽內容。如此一來,到了現場,孩子便能快速地將現場的談話內容與家中了解的資訊做結合,更快進入狀況。
雖然上述方式可以幫助家長與孩子在陌生環境中仍維持溝通默契,但對於聽力受損的大朋友、小朋友而言,可能仍無法達到「聽說無礙」的程度,而透過輔具科技的應用,我們可以將訊息更有效地傳遞,進而增加聆聽的順暢性及清晰度。
一、遠端麥克風系統:
常見的遠端麥克風系統包含FM系統(FM system,如:Phonak Roger、Oticon Amigo),及部分廠商獨立生產的無線系統等(wireless accessories,如:Cochlear Mini Microphone、Beltone myPAL)。這些系統都可以在其有效的運作距離內,透過說話者身上的發射器,把聲音訊號直接傳輸到聽損使用者身上的輔具內。使得聲音訊號不容易受到距離、噪音或回響等因素干擾,讓使用者感覺說話者就在耳邊,降低溝通時的困難度。
二、Hearing Loop(感應線圈系統):
部分國內外的公共場合設有「Hearing Loop」,聽覺輔具使用者只要開啟輔具的T線圈功能,在設有「Hearing Loop」標誌(如下圖)的附近,便能將大眾系統廣播等音源,直接傳送到助聽器內,即便是在吵雜的機場、捷運或是安靜的演奏廳內,都能清晰接收訊息。
三、行動App:
部分廠牌有推出可由手機app控制的聽覺輔具型號,手機收音後透過app,將聲音直接傳遞至輔具,使用者就像擁有一對最新科技的無線耳機一般,可以遠端聆聽電話裡的聲音;又或是能將手機暫時作為遠端麥克風系統使用。
以上方法供家長們做為親子互動的參考,若家中有聽損寶貝,別忘了趕在連假前將孩子的聽覺輔具送去保養檢修,以最完善的準備迎接連假的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