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1
『媽媽,為什麼你的發音和老師不一樣?』小美在媽媽幫她做英文發音的課後練習時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就讀幼稚園大班的小美因為聽力篩檢出有輕中度聽損而接受基金會助聽器試戴服務,媽媽因為擔心小美在學校會適應不良,只有在家裡才讓小美配戴助聽器。
目前各縣市政府衛生局多會派員至幼稚園所進行學齡前兒童聽力篩檢,由於輕中度聽損較不易被察覺,一些出生時沒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檢,或者後天受中耳炎等因素影響造成聽損的兒童,常在這個階段才被發覺有聽力損失。
聽到小朋友有聽損的事實家長往往很震驚,在擔心孩子配戴助聽器可能會招來異樣眼光影響孩子自我認同的狀況下,家長對於是否讓小朋友配戴助聽器常躊躇不前,但是在傷心之餘,我們鼓勵家長仍須正視聽損帶給小朋友的影響。
輕中度聽損帶給小朋友的影響
後天失聰的成人由於已具備了完整的語言能力,所以多可利用既有的語言背景知識針對聽不清楚的部份做『填空』;但對於正在發展語言架構的小朋友而言,聽不清楚的後果除了造成口語表達發音不清晰,自我表達意願低落,影響人際關係外,也可能造成其在學校上課時易分心,學業表現落後。
部分來會諮商的家長會表達小朋友現階段的學習表現除了講話稍微不清楚以外,其他方面好像都還好。雖然部分聽力正常的兒童在四歲以前,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也會出現講話臭乳呆、口齒不清晰的情形,但隨著年齡發展會慢慢自我矯正至正常,但輕中度聽損的兒童若沒有聽能輔具的幫助,則會因為聽不清楚的緣故,過了此階段仍會有口齒不清晰的表現,家長須省思在不提供輔具協助的情形下,我們可以接受孩子成年後在人際互動時仍有口齒不清的表現嗎?
建議家長除了可由日常生活觀察小朋友的溝通互動狀況外,亦可透過學校老師了解小朋友課堂學習的表現;另一方面,除了透過常規的純音聽力檢查了解小朋友的聽力程度外,在聽力檢查項目中,亦可透過語音辨識測驗分析小朋友在不同對話音量下的聽辨表現究竟受到多大的影響。
家長能為孩子做什麼
讓孩子了解助聽器帶給他的幫助,這個年齡層才被發現的聽損兒,由於處於小音量的對話情境已經一段時間,加上配戴輔助的異物感,家長往往須付出更大的耐心引導小朋友適應輔具;就如同小美告訴媽媽她發現戴上助聽器後聽到了不一樣的英文發音一樣,引導小朋友發現助聽器帶來的好處,如帶小朋友到公園走走傾聽鳥叫聲,抱著孩子說悄悄話都是很好的方式;筆者即曾聽聞一位父親站在剛戴上助聽器的女兒身後說「我要告訴你一個秘密!」女兒問:「什麼?」父親答:「我愛你」。
故事的最後,小美的媽媽在跟學校老師溝通後,帶著糖果到學校跟同學們解說就像班上近視的同學需要配戴眼鏡看清楚一樣,小美因為聽不清楚所以需要配戴助聽器幫她聽的更清楚。如果您擔心害羞的孩子會不知如何面對同學的好奇心,那麼,正向看待配戴輔具帶來的好處,事前引導或者協助小朋友回應他人的好奇心都是可進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