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7
「好久好久的故事,是媽媽告訴我…」這是場屬於親子之間的床邊甜蜜約會。唸讀故事是父母表達對孩子付出的愛,用時間成就孩子從閱讀培養口說能力,透過媽咪、爸比說唱的豐富聲音表情,讓孩子快樂度過親子閱讀時光,而這個時光是無可被取代的。藉由著故事潛移默化將對生命的感動、價值觀傳遞給孩子,了解自己與他人的實質感受,而這溫情的交流更勝於孩子自己讀或播放故事錄音帶。
閱讀,不僅是聽故事或看故事,還能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想像力、口說能力與擴展更多元化的生活經驗,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家長還能再將聽覺口語法的技巧融入其中。在此雅文基金會聽覺口語師提出練習方式,協助家長從閱讀培養孩子的口說創作能力。
首先,與孩子唸故事的名稱後一起欣賞封面插圖,這時家長可以透過封面插圖引導孩子猜一猜這本書的主題會是什麼呢?例如:「我覺得這是小熊找媽媽的故事。」互相分享完想法後,家長先用唸故事的方式請孩子聽一小段後,先以聽覺刺激並思考聽到的內容有那些,再呈現書本給孩子看插圖,接著可依序問下列的問題:
一、問問題找答案:孩子在練習語言時,當大人問「什麼」的問題時,如:「什麼東西在桌子上」,引導孩子的口說語言表達,也能運用問題的提問及加強聽覺學習,再透過開放式的提問技巧,進一步引發孩子的創意或思考力的運用,但反之若以較封閉式的問句,來詢問「對」或「不對」,則會限制住孩子的思考反應,無法有更加豐富的學習空間。
二、重複孩子的話,給予正面回應、讚美與鼓勵:當孩子說出答案後,大人可以重述內容,強調孩子的答案,以此來肯定當作對孩子鼓勵,例如:「對!小豬在掃地。你好棒喔!」
三、跟隨孩子的答案加以延伸問題:以上面的例子來說,當孩子能回應出答案後,大人應再針對答案加以延伸其他的相關問題,來增加孩子口說語言的深度及廣度。例如:「小豬為什麼要掃地呢?」、「小豬還可以拿什麼來打掃呢?」,利用新舊經驗思考的方式來誘發孩子的想像和延伸創意。
四、順應孩子所欲表達的句意,提供良好的口語示範:假如孩子的表達不完整,家長應以孩子句意為主,重新示範完整的句型結構,如孩子回答說:「髒髒的、掃地。」大人示範:「因為地板髒髒的,所以小豬要掃地,把地板掃乾淨。」
五、跟隨孩子的興趣討論問題:當孩子對書中某一頁內容時很有興趣時,大人應該在此刻把握時機,將上述的方式引導及鼓勵孩子說話。
六、輪流:當孩子對於某幾本故事書有一定的熟悉度時,大人可以與孩子輪流講故事。一方面訓練口說能力,另一方面開始培養其獨立描述故事的能力。
七、獨自描述故事:讓孩子自己挑選喜愛且熟稔的故事內容,大人和小孩一起輕鬆的躺在床上,由孩子說故事給您聽。在孩子述說故事內容時,若有遺漏的部分也可以用多重選擇及問問題的鷹架方式提示故事內容,然後將孩子描述故事的情形紀錄下來。例如孩子說故事:「從前有三隻小熊,有熊爸爸、熊媽媽和熊弟弟。熊媽媽煮好飯….(忘了)」大人:「熊媽媽煮好飯後,他們就吃飯、他們去刷牙,還是他們先去散步?」
八、簡單的詞句替換與更改部分情節:先與孩子一起玩故事改編的遊戲,引導孩子從簡單的詞句替換開始,到能自行修改故事中的某部分情節。例如:先將三隻小熊故事裡面的「小女孩」換成遇到「獵人」。
九、自行創作:可讓孩子將故事全部改編或者自己編撰故事內容,以訓練創造能力。大人此時需注意孩子的創作內容是否有主題、有順序性、有邏輯性呢?是否在故事內容的開頭、結尾部分是否完整?若有不足部分,再以引導方式替孩子補充。
閱讀故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管是生活中所發生的真實事件或是書本裡虛構的故事情節,這對孩子而言是有著無窮的吸引力,從中學習語彙、句型、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因此,將聽覺口語法的技巧融入閱讀過程中,除了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共享天倫,更可以透過故事內涵主題不同,培養孩子的口說與創作等各種能力,只要能跟隨孩子的腳步,適時運用閱讀的互動技巧與孩子討論,相信孩子必定會喜歡上這親子共讀的時光,將學習成效發揮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