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2
隨著新生兒聽力篩檢的推動,更多的先天性聽損得以被早期發現,家長為了孩子的語言發展能不落後於聽常兒童,多數會選擇配戴輔具。然而,人出生後還可能會因為暴露在噪音環境及耳毒性藥物中,或隨年齡增長自然老化,進而出現後天性聽損,這些多數屬於習語後失聰,亦即聽損是在具備語言能力之後才發生。當我們的家人出現習語後失聰,應該如何面對及處理呢?
研究指出:聽損與跌倒、憂鬱症及失智症皆有相關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Johns Hopkins Medicine, n.d.)統計,成人聽損者平均等待十年才處置,顯示習語後聽損者面對聽損的態度較消極,推測配戴意願可能受一般大眾對助聽器的迷思,例如年紀不夠老、聽力不夠嚴重、助聽器難用、難看而且費用昂貴等因素所影響,此點由美國國家聽障及溝通障礙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Deafness and Other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NIDCD], 2017)發表的數據可看出,據統計美國18歲以上成人有15%存在聽損,意即有約3750萬人聽損,但僅1/4聽損者會選擇配戴輔具,其中若以年齡區分,70歲以上1/3聽損者會選擇配戴助聽器,但70歲以下僅1/6聽損者會配戴。
需注意的是,在配戴輔具之前所面臨的問題可能不僅僅是「偶爾聽不清楚」而已,諸多研究(Better Hearing Institute, n.d.;Hear it, n.d.;Siemens,無日期a)指出多項健康問題均與聽損有相關,例如跌倒、憂鬱症以及失智等,雖然尚未確認與聽損是否為因果關係,但有理論指出因為聽力損失減低了個人對整體環境的感知,且增加了大腦認知的負擔,加上走路時需要處理聽覺輸入的內容,進而影響維持平衡感及步態的平穩,導致跌倒風險提高,也增加了住院及死亡的風險。在針對40至69歲病人的研究(Siemens,無日期a)中,輕度聽損者跌倒風險為聽力正常者的三倍之多,且每增加10分貝聽損,就會增加1.4倍風險。另外,聽損者可能會因為語言接收清晰度變差,減少與他人互動,造成社交孤立及自信心下降,進而加速大腦皮質萎縮,增加吃不好、睡不好、抽菸、喝酒、缺乏運動、憂鬱、失智等風險,在一項針對639名成人的12年追蹤研究(Johns Hopkins Medicine, n.d.)中發現,輕度、中度及重度聽損者失智風險分別增加至2倍、3倍以及5倍。
良好溝通 親情友情不損失
看到以上研究結果,家中有聽損者的您是否也開始感到憂心呢?輔具科技日新月異,建議鼓勵家人放下成見,積極嘗試助聽器,也許會有超出預期的效益。但如果短時間內無法接受輔具,該如何幫助他們呢?誠如本會聽力師所撰寫的「把握溝通四要素,生活互動無難處」(楊琮慧,2016)文中提及,可以透過改善說話者、接收者、訊息及環境等四項因素來促進溝通,以下整理幾項溝通策略(Patricia, K., n.d.)供您參考:
1. 盡可能面對面與聽損家人溝通,說話口齒清晰且語速適當,不需誇大嘴型或大吼大叫,句子間稍微停頓,保留時間讓其消化對話內容,並鼓勵在與他人溝通時不要隱藏聽損,可以禮貌性地向對方表達該如何做可以幫助他更清楚接收對話內容。
2. 要了解聽損家人對長時間傾聽可能會感到壓力,較容易聽覺疲勞,建議平時多耐心陪同訓練傾聽技巧,體諒其在派對或家族聚餐等團體活動中可能會因受挫而想提早離席,建議可事先提供對話主題,並鼓勵專注於對話主題。
3. 事先預期可能會聽不好的情境,提前花時間思考如何減少溝通問題,若是策劃者,請盡量選擇相對安靜的情境,例如包廂或者備有地毯、窗簾、壁毯等吸音材質的空間。選擇使用物品,可優先考慮塑膠等碰撞也不會發出過大聲響的材質。若參加他人舉辦的活動,可陪同聽損者做事前準備,例如參加演講或聚會時,可提早抵達會場,選擇相對安靜、視線良好及靠近說話者的位置,並事先了解演講或聚會主題。
4. 當聽損家人漏聽部份對話內容,請試著使用清楚且音量適當的言語再重述一次,若仍然不懂,可試著換句話說,同時也可多鼓勵聽損家人聽不清楚時,使用更有效的澄清策略,例如以選項或填空的方式提問,讓說話者不用重述整個句子。
5. 鼓勵聽損家人分析自己聽不清楚的原因,例如對方語速過快、音量過小等,並且有禮貌地告知對方具體問題。
6. 與聽損家人溝通時,請以反問的方式確認完全理解,並且鼓勵家人如果在溝通時,對內容有任何疑慮,要主動向對方確認。
7. 倘若聽損家人要求重述,或者說慢一點,說大聲一點,請不要生氣,不要感到不耐煩,因為這代表他很重視您所說的內容,另外也可提醒家人要以正向且有禮貌地語氣提出要求,如果可以,也請在對話前告知對方需求。
8. 提供唇形、臉部表情、物品、情境等視覺線索。
9. 提醒自己雖然與聽損家人溝通會有困難的時候,但對於對方是更大的挑戰,請保持耐心,多使用溝通策略,同時也鼓勵聽損家人不要責備自己或他人,不要感到洩氣或受挫折,要維持正向的心,時時保持積極開朗的態度。
最後,提醒大家,糖尿病、腎臟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皆因為病理變化影響著耳部供血或神經功能,因而聽力損失的機率就較他人高,還有長期服用止痛藥、抗生素或接受化療的患者,也可能會因為藥物具耳毒性而導致聽力下降(NIDCD, 2017;Siemens,無日期b)。因此若家庭成員患有以上疾病,建議提醒家人定期接受聽力檢查,以免聽力逐漸變差而不自覺!
參考資料:
Better Hearing Institute (n.d.). The “Hearing Bone’s” Connected to the What? Retrieved from http://www.betterhearing.org/hearingpedia/bhi-archives/enewsletters/hearing-bones-connected-what.
Hear it (n.d.). Hearing loss and dementia. Retrieved from http://www.hear-it.org/hearing-loss-and-dementia.
Johns Hopkins Medicine (n.d.). The Hidden Risk of Hearing Loss. Retrieved from http://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healthy_aging/healthy_body/the-hidden-risks-of-hearing-loss.
National Institute on Deafness and other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2017, April 28). May Is Better Hearing and Speech Month.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idcd.nih.gov/news/2017/may-better-hearing-and-speech-month.
Patricia, K. (n.d.).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Retrieved from
http://www.betterhearing.org/hearingpedia/counseling-articles-tips/communication-strategies.
Siemens(無日期a)。聽損與跌倒的風險性 衛生教育資訊。非正式出版之文宣。
Siemens(無日期b)。聽損與癌症治療副作用 衛生教育資訊。非正式出版之文宣。
楊琮慧(2016年02月03日)。把握溝通四要素,生活互動無難處。取自:http://www.chfn.org.tw/publication/article/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