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7
雅文專業療育團隊在協助聽損孩童融合小學、幼稚園時,發現常見的問題有:
1.對聽能輔助器的接受度
2.同儕關係
3.行為問題
4.學業成就
針對以上各點,家長必須思考:哪一點是自己最關心的、是最重要的?哪一點是孩子最關心的、認為最重要的?
有些孩子擔心與他人不同,會用頭髮將助聽器遮蓋。孩子如此的動作,深陷於自我認同的錯誤概念,導致自信心不足,影響人際關係的互動。若與同儕互動不良,反而容易造成情緒低落,不願意上學。而家人對孩子聽損及戴助聽器的態度,影響更為深遠。
為了讓孩子盡早適應學校,父母在入學前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帶孩子到學校參觀,瞭解學校的位置、設備,對孩子早日適應學校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在入學二至三個月前調整生活作息,以適應學校生活作息。而孩子需要具備的能力及幫助孩子加強的目標有以下幾點:
1.聽覺潛能—是否能達到語言香蕉區(Average long term speech spectrum)的聽取語音的範圍?聽能輔助器是否適合孩子?讓孩子發揮聽覺潛能?
2.聽能管理—孩子應有自我管理聽輔器材的能力。在書包裡放些備用電池,一旦發現沒電了,能自己裝電池,對自己的聽能負責。在使用FM時,也能提醒老師使用FM,幫助自己聽得更清楚。
3.學習的動機與獨立學習—孩子對新的事物或活動表示好奇,並且樂意參與,才能主動學習,獨立求學。每天養成固定閱讀、學習的時間,對孩子有很大的幫助。剛開始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學習,尋求答案、收集資料、查字典,以及做剪貼的工作,這些都是增進獨立學習的活動。若孩子已熟練了,可以讓他試著獨立學習,然後將所學的心得與家長分享,家長也可以問答的方式評量孩子學習的進度,鼓勵孩子,增強孩子好的行為,讓學習成為有趣的一件事。
4.生活自理、良好的衛生與飲食習慣—保持整齊清潔,增進好人緣,對人際關係亦有很大的幫助。正確的飲食習慣、營養的吸收,幫助孩子大腦的發育及生理的發展;如廁自理、依天氣狀況穿脫衣服、擤鼻涕…等,這些平日的訓練,幫助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孩子可以自行處理的,父母千萬不要因孩子動作慢而幫孩子做,反而失去讓孩子學習的機會。請注意:孩子只是耳朵不好,其他的能力與學習的機會,應與一般孩子相當。
5.居家技能—指派孩子在家做簡單的家事,養成保持環境整齊衛生、負責任的態度。平日可多練習使用電話,熟悉電話裡的聲音及應對的技巧。可在孩子的書包裡放電話卡,讓孩子記下家裡的電話號碼和住址,緊急狀況可以與家人聯絡。
6.注意安全、自我保護—父母可帶著孩子玩遊戲器材,教導孩子注意遊樂器材使用的安全,及使用的規則。父母應以身作則,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進而教導孩子愛習自己、保護自己的觀念與能力。常見父母為了趕時間而闖紅燈,不僅安全堪慮,亦養成孩子投機取巧的行為。
7.社交技巧—能記住同學、老師的名字,並能清楚的唸出來。尊重別人的所有物及隱私、樂於與人分享,遊戲時能遵守遊戲規則,接受勝敗成果。待人處事注意禮貌,與人說話能用適當的說話方式、音量,並能主動與人打招呼、問候。家長可觀察孩子與人互動的方式,協助幫孩子找玩伴、創造與人互動的機會;在校亦可請老師協助,讓孩子順利與同儕相處及與人互動的技巧。
8.良好的行為–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行為管理的技巧,對孩子影響深遠。在公共場所,約束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明白每個場合特定的規矩、規定及其原因。父母若能準時接送孩子上、下學,不僅教導孩子準時的觀念,更能培養良好的學習與遵重他人態度。
9.聽取句子的長度—對於生字,應解釋並於日常生活中應用,孩子聽得懂後,可讓孩子造句練習。知道並不等於聽得懂,與孩子談話,應依孩子語彙的程度與理解能力,再不斷的提升句子的長度,做聽能練習。訓練孩子聽指令做動作,注意句子中出現的肯定句與否定句,以免造成誤會。
10.語言、認知、溝通的表現能力—假日帶孩子出遊、拍照,擴充孩子的生活經驗。讓孩子練習以口語介紹自己及自己的作品、生活經驗,解釋做某件事的理由。當孩子表達不完整時,家長可協助修飾語詞,請孩子將完整的句子再說一遍,或者鼓勵孩子每天寫圖畫日記,訓練語詞表達及寫作的能力。
11.說話、發音的能力—聽損的孩子,常將擦音唸成塞擦音,例如ㄒ唸成ㄐ,ㄕ唸成ㄓ;或者有氣流不足的現象,ㄔ唸成ㄓ,ㄑ唸成ㄐ;父母常覺得很困擾:明明這個音會唸啊! 為什麼在句子中卻又唸不好?請父母把這幾個音記下來,特別的提醒孩子並與孩子練習。請注意:別將太多的時間花在孩子的發音上,若造成孩子的自信受挫,反而不願開口說話。孩子要學習的,除了發音之外,還有許多要努力學習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