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7
耳鳴、有聽到說話聲但聽不清內容,你是不是也曾有這樣的困擾呢?好不容易去做了聽力檢查,醫生卻跟你說聽力沒問題,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其實,聽力問題大有學問,在回答之前,我們先好好認識一下聲音是怎麼傳到耳朵的吧!首先可以將聲波假想成旅者,這位旅者旅途中會經過許多中繼站,包含外耳、中耳、內耳以及聽神經,在不同的中繼站會轉乘不同的交通工具,因此就會根據交通工具型態而進行能量的轉換。
例如,聲波經由外耳進到中耳時會轉換為機械能,進到內耳會轉換為水波能,內耳毛細胞再將之轉換為電訊號,之後經由聽神經突觸接收,並在神經中持續傳遞下去,直至抵達目的地─大腦聽覺皮質區,進而產生聽覺。試想,若旅者在任一中繼站的交通工具故障,聲波將無法順利抵達終點站,此時就會產生聽力問題。
造成聽力問題的原因非常多,包含老化及噪音等,過往我們認為內耳毛細胞是首要受影響的部位,當內耳毛細胞達一定程度的損傷時,便會造成聽力損失,此時在臨床上才會被認定有聽力問題。但近幾年研究發現,在聽力真正下降以前,聽神經突觸,也就是負責接收及傳送電訊號的功臣,也可能早已受損,這種聽力正常,但毛細胞及聽神經突觸受損的情況即稱為隱性聽損(hidden hearing loss)。目前隱性聽損除了被認為可能與耳鳴、聽覺敏感有關之外,日常在噪音中聽他人說話的能力下降也被認為可能與此有關。
聽力問題不可忽視,預防方法告訴你
「溫水煮青蛙」這個比喻大家應該都有聽過,這通常用以比喻人們在面對逐漸產生的威脅時很難注意到,也不會做出相對的反應。多數聽力問題的進程其實也是緩慢且讓人不自知,因此當環境噪音或者老化等因素慢慢啃蝕我們的聽力時,往往不會立即發現,直到日常生活緊密互動的親朋好友抱怨時,才驚覺原來自己已造成他人困擾,甚至還可能對彼此的感情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無論是活力充沛、熱愛線上遊戲的少年,還是交友廣闊、經常看電影或運動賽事的壯年,亦或是熱衷退休旅遊、串門子或是團體活動的老年,都有可能面臨到以下的聽力問題,當發現符合任何一點,也許這就是耳朵正在求救的訊號!
- 聽不到生活中較輕微的聲音,例如鳥叫、風鈴、汽機車方向燈、微波爐嗶嗶聲等
- 覺得女性或小孩說話時較聽不清楚
- 聽輕聲的語音感到困難,例如氣音ㄐ、ㄑ、ㄒ、ㄗ、ㄘ、ㄙ
- 常抱怨他人講話太小聲、含糊不清或語速太快
- 常誤解他人說話內容
- 經常需要要求對方重述
- 聽電話感到困難
- 常需要調升電視或廣播音量,或者他人常抱怨你電視或廣播開太大聲
- 他人常抱怨你說話越來越大聲
- 會偏好使用某一耳聆聽
- 在噪音環境,或多人同時說話時很難理解說話內容
- 參加社交活動後筋疲力盡
- 因參與社交活動常受挫,會刻意避免社交場合
- 耳鳴
人們常說「預防勝於治療」,其實若能在源頭加以管制,或者於問題變嚴重前加以改善,也許就能減輕隨之而來的傷害。因此如果發現以上警訊,或是在參與某些活動,例如運動賽事、選舉造勢、廟宇建醮、節慶炮竹、私人派對、歌手演唱會後,甚至是日常工作場域或個人娛樂音量偏大,事後感到耳鳴、暫時性聽損、或者覺得他人說話不清楚,可能就是隱性聽損在作祟。為了避免造成無法挽回的聽力問題,請別忘了活動前採取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