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6
「爸爸媽媽,小全的左耳聽不清楚,是單側聽損。」拿著聽力圖,接到幼兒園的聽力檢查結果,小全的父母不知如何是好。
單側聽損,是代表以後都要戴助聽器了嗎?是不是會影響小全的學業表現?每次叫他,都感覺他在恍神,該怎麼做才能改善?滿腹疑問,卻在醫院得不到適當解答。
單側聽損,是微聽損的一種。微聽損是輕微聽力損失(minimal hearing loss)的簡稱,其中包含了前述的單側聽損,高頻聽損以及輕度聽損。許多家長在發現自己的孩子微聽損時,因為情況不致嚴重到危及性命,經常在疏忽中影響了孩子的成長與語言發展。這些懷著忐忑不安的心走入雅文基金會的家長,亟需專業人士提供建議。
「走入門診」的服務,就是為了微聽損而設計,希望解決微聽損孩子的家長困擾。
「其實兩三年前就有這個想法,」規劃走入門診的資深聽力師馬英娟觀察,微聽損孩子的家長,普遍對聽力損失、聽覺相關知識欠缺了解,再加上微聽損不像中重度聽損的影響這麼明顯,醫院相關人員較難給予具體而完整的建議。因此,更加需要聽力師兼具知識與心理上的支持。
走入門診提供家有微聽損兒的家庭,一個解除疑惑及焦慮的專業諮詢服務。
走入門診在雅文基金會北區中心每周進行一次、南區中心則是一個月一次,從今年四月開辦以來,已經服務了25戶有微聽損兒的家庭。
在一小時的諮詢時間內,聽力師及社工師會跟家長討論孩子的聽力狀況。社工師鄭敘寧表示,不論聽力檢查結果是輕是重,家長都是心急如焚,擔心孩子以後的語言發展狀況。為了緩和家長的焦慮情緒,走入門診不僅提供最完整的專業建議,更重要的是,與家長溝通正確觀念,能對孩子配戴助聽器有正面的觀感。
「不嘗試,怎麼會知道有沒有效,」聽力師馬英娟說,有些家長會對配戴助聽器感到排斥,但孩子的聽說發展,可能就在這一來一往的猶豫不決中延遲了。除了輔具之外,聽力師在走入門診中,也會提醒家長微聽損可能遭遇的困難,以及未來該怎麼與學校老師溝通。
事實上,走入門診最終的目的,並不是單方面鼓勵家長讓孩子配戴助聽器,而是希望,每一個走入雅文基金會的家庭,都可以在走出大門時,放下焦慮緊張的情緒,幫孩子做出最適當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