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7
春節,是華人社會中的一大重要節日,人們透過團圓相聚,聯繫、維持家族間的情感。年關將近,不禁令人回想起闔家團聚、和樂融融的年節回憶,然而隨著年齡增長,身份角色轉換,年節的到來似乎不再輕鬆愉悅,過年的氣氛也有了些許的轉變……
關懷其實是一門學問
「工作順利嗎」、「有沒有對象了」、「什麼時候要結婚」、「懷孕了沒」、「什麼時候要生下一胎」,您是否曾經在年節團聚時,從親友口中聽聞這些問候呢?這些來自親友們的「關懷」,可能成為一大壓力來源。因此愈接近過年,愈感覺到憂鬱、焦慮、害怕,而原本出自於親友一番好意的關懷,也失去了其美意。
到底什麼是關懷呢?簡單來說,就是關心在意週遭的人、事、物,並透過溝通過程表達對他人的關心,目的在於建立及維持關係。而最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充分的了解對方的問題及需要,而並非出自於個人的好奇心,才能使對方感受到被關心、了解及尊重。
透過以下四點小技巧,人人都能成為關懷小天使:
- 專注並積極傾聽。
- 站在對方立場設想,藉由同理了解其感受。
- 以真誠、尊重、接納等正向的態度進行關懷。
- 適度的讚美與鼓勵其具體行為。
以雅文基金會服務的小朋友為例:媽媽帶著小米回到南部婆家過節,愛孫心切的公婆們,一看到許久未見、長大不少但仍不會開口打招呼的小米,便開口詢問:「孩子怎麼還不會說話?什麼時候才會開口叫人?不是有在上課,都學些什麼?」這些話聽在小米媽媽耳裡備感壓力、委屈,感到不被肯定,但小米的阿公、阿嬤真的是這個意思嗎?其實長輩或親戚們只是想了解家長的教學方式、孩子的學習成效。如果我們改用關懷小技巧,換句話說:「我看妳平時都很努力教小米學說話,真是辛苦你了!現在學些什麼呢?看我們是不是能幫上忙。」這樣的關懷方式是否較容易令人接受呢?
適度關懷,聽損兒家庭療育之路有您相陪
療育的道路上,聽損兒及其主要照顧者經常承受來自家庭內部、社會大眾的高度關注。而在這年節團聚的日子中,更少不了來自親友的噓寒問暖與關懷,時常讓聽損兒家庭備感壓力、無法喘息。此時,別忘了想想您關懷他人的初衷,運用簡單的技巧,避免讓您的關懷變壓力,而是成為聽損兒家庭的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