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9
小玉是三歲的重度聽損兒,在接受聽覺口語法療育一年後,小玉最近頻頻模仿姐姐哼唱起童謠,也會主動向爸爸、媽媽要求聽童謠,見到小玉的進步,爸爸、媽媽感到相當開心,也更想知道下一步能如何利用小玉喜愛唱歌的興趣,來幫助她學習「聽」與「說」。
多數孩子都像小玉一樣喜歡跟著童謠唱唱跳跳,聽損兒也不例外,其實唱童謠不僅是休閒活動,對聽損兒來說,更是學習豐富說話音調、節律的良機,因此,將聽覺口語法的技巧融入童謠教唱中,將可促進兒童之間的人際互動,也可拉進大人與孩子的距離,孩子透過學習新歌曲,更可擴展語彙、認識音律,豐富聽能理解和口語溝通的能力。因此,童謠教唱既可幫助孩子增加人際互動經驗,亦可收學習成效。
在生活中,大人們可配合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活動,挑選適合的童謠教唱,灌輸孩子日常生活中會使用到的詞彙,例如:在孩子洗手時教唱「洗手歌」,不只可讓孩子練習將手洗乾淨的步驟,也可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練習和洗手相關的詞彙,進一步學習如何描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對於聽損兒童而言,大人們可以視孩子的能力進行分段教唱,並配合孩子進行的活動或動作,幫助孩子將童謠歌曲中抽象的歌詞連結具體的意義,除了增進孩子對於詞意的理解,也提升孩子一起跟唱、學習表達的意願,同時也落實聽覺口語法鼓勵聽損兒在自然情境下學習聽與說的精神。
此外,童謠也是教導孩子新詞彙及豐富孩子聽能理解的好幫手,不同的童謠可協助孩子認識不同事物的特質,比如唱到「蝴蝶蝴蝶生得真美麗」時,可向孩子說明蝴蝶有繽紛的斑紋,藉此讓孩子理解蝴蝶的特性;教唱「娃娃國」時則可向孩子說明「誰、做什麼、在哪裡、什麼時候」等描述性語句,從童謠演唱的過程中自然提高孩子語言理解及應用表達的能力。
為增加一般孩子的學習興趣,或增進聽損兒專注聆聽的技巧,建議大人們在陪伴孩子唱童謠時,可挑選互動性較高的童謠來教唱,如:「炒蘿蔔」、「城門城門幾丈高」等歌曲,透過互動遊戲的方式鼓勵孩子自然學習專心聆聽歌曲的內容。對於年紀較小或剛接觸聽覺口語法的小小孩,剛開始可先不唱歌詞,鼓勵孩子跟著旋律哼唱母音(如:「ㄚ」、「ㄨ」、「一」等),先建立孩子對音韻節奏上的感受能力,再視孩子的能力逐漸加入歌詞,也可善用拉長聲音、變化大小音量或加重語氣等方式強調詞彙,讓孩子自然學習歌詞的發音與奠定未來說話清晰的基礎。
對聽損兒而言,唱歌除可增加人際互動、擴展語彙,更可自然增進聽損兒的聽覺記憶長度並改善說話語調。大人們經由遊戲、互動的方式進行童謠教唱,將有助於建立孩子開口唱歌的成就感與樂趣,也為孩子日後的聽語能力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