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5
當聽損兒來到雅文基金會接受聽語療育訓練後,語言能力已漸漸開始發展,家長覺得一切似乎步入軌道,平日跟孩子對話,孩子都有回應,問孩子有沒有聽到,孩子都回答有,但在定期的聽力檢查追蹤時,卻發現孩子的聽能有不同的變化!聽得到不等於聽得好,孩子聽錯或聽不清楚,孩子自己很難察覺,還是需要旁人協助觀察才能得知。雅文基金會聽力師提出以下原則與做法,協助家長隨時掌握孩子的聽能變化:
一、 建立平日孩子聽能表現的常模:
1. 以林氏六音為測驗基礎:剛開始建立紀錄日誌時,可以林氏六音(ㄚ、一、ㄨ、ㄡ、ㄒㄩ、ㄙ)為基礎,若孩子耐性較不足,無法靜下來接受觀察,則可以針對孩子平日較不穩定的音做為主要測試。
2. 測試不同距離:如:50公分、1公尺或更遠,因每個孩子對聲音敏銳度不同,剛開始建立紀錄日誌時,家長需測試並紀錄孩子對林氏六音分別可聽到多遠的觀察。
3. 每週定期觀察:建議每週至少需觀察一次並做詳細紀錄,如果您的孩子為聽力較容易變化的危險群,宜每日進行觀察與紀錄。
4. 單耳分別觀察:聽力的起伏變化有時是單耳發生,建議家長需採分耳觀察,如果您的孩子較活潑好動,不喜歡安靜地待著,建議家長可以採一日觀察單耳的方式 ( 如:今日左耳,明日右耳)。
二、 當發現孩子聽能狀況有異,先釐清是輔具發生問題?還是聽力發生波動?
1. 首先,需先排除輔具功能是否異常?
* 每日監聽輔具:「輔具有聲音不等於運作正常」,台灣氣候潮濕,助聽器或電子耳每日掛在孩子耳朵上,可能因汗水造成輔具受潮而產生雜音變大或音量忽然變小的情況,這都需要透過家長每日監聽才能發現。
* 定期深度保養:每二至三個月的時間至助聽器或電子耳公司進行深度的保養與功能確認(視孩子流汗的情況,夏季可能需要更頻繁的保養次數)。
* 定期檢查輔具設定:助聽器的輸出音量可能隨著機器老化日漸衰退,人工電子耳可能因孩子身體狀況所需電流量改變,建議家長需定期回醫院或雅文基金會檢查輔具的設定。
2. 在排除輔具因素後,造成孩子聽能變差的因素就可能是聽力波動:
當孩子身體狀況不佳時(如:感冒或過敏),家長千萬不能忽略孩子的中耳狀況,此時身體掌控中耳腔與外界壓力平衡的耳咽管功能可能變差,造成中耳腔壓力不平衡甚至是急性中耳炎,因此看病時記得請醫師檢查中耳功能是否正常?有沒有發炎的情況?
此外,若孩子耳朵的構造發育是不完整的,如前庭導水管擴大症,屬於聽力較容易變化的高危險群,則需避免頭部碰撞與劇烈活動,若家長發現孩子聽力產生變化,建議第一時間尋求醫師協助,掌握治療黃金期。
良好的聽能管理,除定期的追蹤聽檢及聽覺口語老師課堂的觀察紀錄之外,與孩子一同生活的您才是成敗的關鍵喔!如果家長有任何關於聽能管理的問題,歡迎與雅文基金會聽力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