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2
當我的家長焦慮的告訴我:「真的很奇怪ㄟ,見到不熟的人就躲在身後,都不會打招呼,扭扭捏捏的,快被他給氣死了!」我了解她急切的心,也知道生氣背後的焦急與不安。當孩子學會了聽與說之後,他是否懂得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運用?是否能夠適切且有自信的運用?又是家長們擔心的另一個課題。
我常發現,有些聽損孩子能跟熟悉的人交談及溝通互動;有些孩子卻能夠跟周圍的人做有效且自然的溝通互動,這當中的差別在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本身的特質」和「家長如何引導」。
腦海中深刻記得:當我們在情境教室完成了一盤餅乾,請安安拿到隔壁教室與其他小朋友分享時,安安敲了敲門,躲在門邊,僅露出一小截手臂和手上端著的餅乾,羞怯且小聲的對妹妹說:「請你吃餅乾。」眼角瞄著盤上的餅乾是否已被取走。當我們請他跟妹妹面對面說清楚時,他飛快的躲到我的背後,緊抱住大腿露出半邊臉跟妹妹說:「妹妹,請你吃餅乾」這一次聲音大了一些。當下我向媽媽建議–多帶他跟不熟悉的人多一些互動及接觸。那已經是二年多前的事了。那時的安安讀中班,校訪時發現,自由活動時間,他在旁邊觀望別人在做些什麼?大班的時候,他漸漸的加入群體,雖然只是短暫的對話或眼神注視,但是安安進步了。
以下方法提供參考:
◎營造溝通情境
我們偶而在基金會的課堂中引導,我會–故意少帶一個玩具、需要一個教室裡面沒有的工具,讓安安有機會去向別人借、或將物品歸還;作一份點心跟其他老師、家長或小朋友分享,一次次看到:從只見到手,到露出半邊臉,到低著頭不敢正視,到偶而抬起頭來看對方一眼…..我們看到了安安在社交能力上的進步,直到現在,當我有需要時,他會主動跟我說:「我來幫忙。」並且問我:「要去跟誰借?」「要怎麼跟阿姨說呀?」他可以清楚及大方的向別人說出他的需要了。上了小學他在課堂上和老師愉快、順暢的討論他的發現;下了課他也不忘招呼著同學一起玩遊戲,或是跟同學分享他的新經驗,自信的樣子,讓人忘了他曾是在旁邊觀察著別人,不敢加入互動的孩子。
◎提供示範
我發現,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做示範,其實可以讓孩子的語言及社交能力同時進步的。
早上起床,不要忘記跟孩子打個招呼,問聲「早」,也提醒他跟其他家人問候。偶而跟阿公說–「阿公今天很有精神喔!」請孩子叫爸爸一起吃早餐–「爸爸,早餐時間到囉!要吃早餐了嗎?」出了門見著了隔壁叔叔–「叔叔,你要去上班喔!」…。為什麼要做這一些呢?想一想如果我們主動跟別人打招呼,別人也一定會給我們回應,在一來一往的對話中,孩子學會了如何向人問候,也學會了如何用適切的語言。當他人給予回應的時候,孩子學會了如何再做回應,很自然的社交行為產生了,而且是有效的。
如果孩子還沒有出現表達性的語言,當然就得先由家長做示範囉!或許只是簡單的打聲招呼或是輕聲的對孩子說:「我覺得妹妹好可愛喔!」「跟阿姨早啊!」…孩子會給你一個微笑或輕輕的點點頭。當家長習慣跟周邊的人寒暄或打招呼時,孩子很自然的也學會了社交行為及語言模式,當孩子的社交行為豐富了,相對的語彙能力也會隨之增加且日益進步。(在一來一往的對話中,孩子學會了新語彙、如何回應、獲得了新經驗……)
但是社交能力的學習或練習可不是一朝一日就可以的喲,必須要反覆的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練習,尤其是生性害羞的家長,若您放不開,那麼孩子在這方面的學習將會更困難,因為孩子缺乏一個模範供他學習模仿,家長也較不知道如何引導孩子,所以相較於活潑的家長難度更高了些,但是不妨由家人間開始練習起吧,慢慢的再延伸至鄰居、朋友們,漸漸的狀況會改變的,孩子的社交能力將逐漸進步。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
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生活經驗多了,孩子可以談的話題也多了,當別人談到相關話題時,孩子也容易加入。另外一個優點是–孩子可以學著跟不同的人有接觸及交談的機會,交談及接觸機會一多,很自然的,孩子更能掌握社交技巧,孩子學會該如何做回應及延續話題。
其實孩子的社交能力需要循序漸進的引導,但是不要急喔!一步一步來,當孩子有一些小小的進步時,也不要忘記給孩子和自己一些鼓勵,若孩子的進步緩慢也一定要堅持,並且相信孩子一定能夠做到的。一起加油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