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4
許多家長來雅文基金會上課時,會跟老師分享孩子無法專注,像是吃飯很難坐在位置上、玩具只玩一下就不玩了等,這些生活大小突發狀況常常讓大人不知該如何適當引導孩子,甚至擔心孩子有專注力方面的困難。
在雅文基金會每次約一小時的聽覺口語教學課程中,老師經常得使出不同「招數」來讓聽損兒配合,不僅須讓孩子乖乖坐在位置上,還要讓孩子投入遊戲式的教學示範活動,一旁的家長才能理解老師傳授的教學活動與技巧。究竟為什麼孩子進到教室後就變成乖寶寶?因為老師很可怕嗎?還是有什麼原因,讓孩子在這一小時內乖乖配合?
其實,影響孩子專注力及配合度的因素有許多,像是生理狀況、外在環境、家長態度、活動喜好度…等,各種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當我們在面對不同情境時,先思考孩子很難專注或不配合的原因,再來引導孩子。如果是生理狀況像是孩子身體不舒服、想睡覺,想當然耳,我們得先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而若是受到周遭環境、活動的影響,或是孩子總是一刻都不能等,家長與相關專業人員可運用以下引導策略,培養孩子專注力與配合度:
(一) 單純無干擾的環境
提供一個純粹、簡單的環境,避免同個空間中有太多東西,想像一下房間的牆上貼著可愛的卡通貼紙,地板則是舒服繽紛的巧拼,耳朵中又傳來節奏輕快的兒歌,此外還放置著各種玩具球、積木、娃娃…等,乍聽之下是個美好的遊戲室,但當每個東西都想碰一下的時候,孩子就難以控制自己,更別說靜下來專注了。
(二)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無論是陪伴孩子遊戲或是寫功課,一次只做一件事,完成後再進行下一件事情,同時也要依照孩子的年紀和個性漸進式的拉長孩子專注一項活動的時間,像是孩子已經可以持續玩扮家家酒10分鐘,那之後可以拉長為15分鐘。但要留意,有時孩子玩不久,可能是因為他不知道還可以怎麼玩,所以才不想玩,記得陪伴孩子變換不同遊戲方式,也可以讓孩子持續玩更久喔!
(三) 動靜活動交替
單一的遊戲和活動往往大人也會覺得厭煩,更何況是學齡前的孩子。因此,和孩子進行的活動可以動靜交替,像是玩動態的丟球投籃遊戲後,可以轉換為靜態的閱讀書籍,而不要集中都是動態或都是靜態的遊戲,藉由動靜轉換不僅可以滿足孩子動的需求,也可以讓孩子更靜得下來。
(四) 平時練習等待
許多人疑惑何時可以讓孩子練習等待呢?其實從小在生活中就可以開始培養了,像是當孩子需要協助時,不一定要每次孩子一喊,大人馬上就出現,可以和孩子說「等等喔!等等就過去幫忙」當孩子比較能等待時,同時也能更專注傾聽以及學習。
除了將以上的策略運用於生活中,平時也要多陪伴孩子遊戲,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也能更了解孩子的喜好,當我們更能掌握孩子的個性與脾氣時,也能更適當地引導孩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