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9
2017-10-29 17:21聯合報 記者林良齊╱即時報導
今年19歲就讀實踐大學社工系的李宇恩出生就確診雙耳極重度聽損,一歲多時就戴上助聽器,在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及母親的細心教導下,現在可以與其他人正常應達,未來她打算成為社工,回到雅文基金會協助更多聽損童迎向未來的挑戰。今天雅文基金會邀請她參與「溝通新態度」活動,希望呼籲更多民眾溝通時,能多留意對方的狀態和需求。
據統計,每一千名新生兒中就有1至2位可能患有中度以上聽損,但因為聽損民眾不像身障或視障等可以明顯辨別,許多民眾往往忽略他們的需求。
李宇恩表示,就讀國小、國中時因為無法說出其他人能聽的懂的詞,遭同學霸凌,「不要與她玩」,直到高中後才漸漸好轉。她回憶,一路學習的過程十分艱辛,有時甚至要學會說一個字就學了3個月。
李宇恩說,許多人會與聽損民眾對話時會刻意放大音量、用誇張的唇形講話,但這無助於溝通,反而會變成辨識上更加困難。她也說,當初會想就讀社工系就是因為自己是位聽損者,想要透過自己經驗的分享讓更多聽損童迎向挑戰、解決困難,期待未來畢業後也能到雅文基金會擔任社工。
雅文基金會執行董事陳景松說,雅文成立21年以來已經協助逾4千名聽損童,希望透過今天舉行的「溝通新態度」呼籲更多民眾無論與誰溝通,能多留意對方的需求,讓彼此的訊息能夠有效傳達。他強調,不只是針對聽損者,而是能對所有的人都如此做,才能達到溝通順無礙。
原文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78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