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7
相隔十年,抱著「回母校」的心情,怡萱和父母再次回到雅文基金會北區中心,他們發現基金會換了地址,但溫馨的氣氛與記憶中的場景相同。一步出電梯,怡萱和父母看到幾位正在等候上課和聽力檢查的家長與小朋友,由於比約定的時間提早抵達,他們先和其他家長一起在等候區休息。
怡萱旁邊坐者一位年輕媽媽,獨自抱著懷中的小嬰兒,神情看來很擔憂。怡萱母親先破冰對這名年輕媽媽說:「辛苦幾年,妳的孩子也可以跟我的孩子說得一樣好。」怡萱也趕緊跟著說:「我也是聽損,妳聽,我現在可以跟妳說話耶!」怡萱雖然缺少完好的聽覺能力,但擁有跟父母一樣樂觀開朗的個性,也有一付熱心腸,學習過程不僅自己克服困難,也幫助聽損朋友一起成長。
聽損兒家庭都似曾相識的經驗
怡萱的父母在宜蘭經營美髮店,夫妻個性大方開朗,街坊鄰居除了來店裡消費,也常來報到「抬槓」。怡萱一歲多時只會喊爸爸、媽媽,其他話都不會說,父母於是帶她到醫院檢查,但始終查不出原因,直到店裡的客人發現怡萱對吵雜的吹風機聲音沒有任何反應,便提醒怡萱的父母帶孩子讓耳科醫生檢查聽力,這一查,才知道原來怡萱有中度聽力損失。
樂觀積極的父母是怡萱學會說話的功臣,確診後,夫妻倆沒有難過多久,便趕緊替怡萱配戴上助聽器,母親負責每週帶怡萱從宜蘭搭火車到當時位於北投的雅文基金會上課,回家後還得反覆跟怡萱練習說話。父親則專心維持店裡的生意,夫妻倆維持這樣的分工合作,直到怡萱升上小學三年級。怡萱在父母的照料和教導下,語言能力逐漸萌芽、成長,聽說能力都能流暢運用,不再需要定期往返雅文基金會上課。
看重自己 擁抱自信
從小到大,怡萱遇到陌生人的眼光,從不閃躲或畏縮,反而落落大方地告訴對方:「我的聽力不好,所以我需要戴助聽器才能聽清楚你說什麼。」怡萱能有這樣的態度,要歸功於母親從小替她做好心理建設,怡萱小時候母親常替她綁頭髮,露出帶著助聽器的耳朵,她認為一定要讓別人看到怡萱的助聽器,並先主動說明,她也時常告訴怡萱:「妳怎麼看自己,別人就會怎麼看妳。」怡萱謹記母親的叮嚀,並用親身經驗證明母親說的話,怡萱說:「只要自己先敞開心胸,別人其實也很願意接納。」即使偶有遇到他人閒言閒語,怡萱也提醒自己:「不要太在意,自己做好就好了。」
從小展現古道熱腸
國中時,怡萱在學校也碰過口語比較不好的聽損學生,怡萱認為自己也是聽損生,若能跟他們成為朋友,自己一定能設身處地同理他們的難處,進而幫助他們,於是怡萱從國中起,便開始學習手語,和聽損生溝通,活潑開朗的怡萱因為多學了一種語言,朋友變得更多了,也比別人更多出一個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
國中畢業後,怡萱選讀羅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國際貿易科,高職畢業前,怡萱順利考取電腦軟體證照及門市服務證照。活潑熱情的怡萱除了做好學生本分,一有空也參與各種課外活動,她利用暑假擔任宜蘭童玩節志工,第一年她是展覽組的導覽員,用流暢的口語為遊客解說展品;第二年她當起手工藝課程小老師,教導小朋友製作傳統童玩。因為喜愛藝術創造,升大學時怡萱選讀台北海洋技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
熱心助人結交許多朋友
在大學的資源教室裡,怡萱遇到同校聽損生,她過去學習的手語此刻又派上用場,因此結交許多不同學系的聽損朋友。升上大二後,怡萱自願替一樣是聽損生的學弟妹解決疑難雜症,用她的口語及手語雙聲道,當起大一聽損學弟妹及學校教職員間的翻譯員。怡萱大方熱心的個性,讓她不時化身為手語朋友的口語翻譯機,和手語朋友外出時,若遇到點餐或任何需要口語溝通的時刻,她總是主動擔任手語及口語使用者的溝通橋樑。
怡萱的大學生活多采多姿,雖然課外活動多,她仍不忘系上課業,努力拿到兩張電腦繪圖證照,也獲頒獎學金,她的作品更曾在校內園遊會展覽中展出。怡萱心裡明白,要收獲好的結果,必須先經過努力練習,就像小時候學習口語一樣,她期許自己加強電腦繪圖技巧,培養專業技能,替自己的未來爭取更多機會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