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2
圖、文/在台灣的故事
根據國建署統計,台灣每年新生兒的聽損率為千分之3,但到學前聽力篩檢卻又增至千分之13,你知道這中間的落差是為什麼嗎?
部分兒童的聽力受損有遲發性,如果沒有及早發現,可能會造成小朋友的學業、人際相處、自我認同低落等問題,為了讓這些小天使們能與他人平等地聆聽這個世界,專注在聽損兒聽說訓練的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推動兒童的聽力篩檢及早療,即便是重度聽損的兒童,都有機會開口說話,《在台灣的故事》節目主持人楊小黎、王少偉就親眼見證這樣的例子。
▲聽損兒Abby穿上直排輪後展現女飆仔的慓悍,嚇壞一米八的少偉叔叔。
七歲的Abby是基金會成功的早療案例之一,身為重度聽障的他,原本只能聽見飛機降落此類巨響,在植入人工電子耳矯正聽力後,接受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的「聽覺口語法」訓練學會開口說話。雅文聽覺口語法強調運用生活中的自然情境學習語言,生活中充滿語言與知識,可從孩子熟悉的日常中創設教學情境及豐富的語言學習機會,例如:扮家家酒的遊戲、廚房打果汁、整理衣櫃等活動,能引發孩子興趣主動學習語言,也能指導家長學會利用生活中的各種情境,與孩子自然的交談互動,來增進孩子聽和說的能力。。現在的Abby完全不須比手語,就能自在與楊小黎、王少偉對談,小小年紀還展現出十八般武藝,不僅是小小芭蕾舞者,也與楊小黎合奏鋼琴、王少偉競速直排輪,精湛技巧讓兩位阿姨、叔叔級別的主持人都甘拜下風。
▲七歲聽損兒Abby用卡哇伊的音樂征服楊小黎、王少偉的心。
像Abby這樣聽損的小朋友,每年每一千位新生兒中,就有3位是透過新生兒聽力篩檢檢驗出來。而有部分孩子的聽力損失是屬於漸進式、延遲性的,無法在新生兒聽力篩檢中被發現,因此學齡前聽力篩檢顯得格外重要。而台灣目前各縣市學齡前聽力篩檢的流程執行不一,第一線早療人員發掘幼童聽力損失的敏感度尚待提升,讓許多學齡前聽損兒未能被及早發現聽損。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為了解決此痛點,在社福界米其林指南「傳善獎」的幫助下,將更專注在媒合公、私部門間,對聽損兒有利的相關政策與訓練,讓聽損兒可以無縫接軌社會,在發揮多元天賦下,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的聽覺口語教學法特別將學習融入日常生活中,讓聽損兒童藉由遊戲,自然學會傾聽和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