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7
身為家中孩子們的大姊,還是五專學生的榮蓁比同年齡青少年更多了幾分成熟懂事,與她談話時,可以感受到她的善解人意,她標準清晰的說話聲音也讓人印象深刻,要不是看到她配戴著人工電子耳,很難知道榮蓁有極重度聽力損失。
逐漸喪失的聽力
聽力損失不是一出生就困擾著榮蓁,在上幼稚園之前,榮蓁聽得到聲音,在她的印象中,小時候感受得到生活裡各種聲音,母親也覺得幼年時期的榮蓁和其他孩子沒有什麼不同。直到榮蓁讀幼稚園大班,因為學習拼音有困難,母親才帶榮蓁讓醫生檢查,才發現榮蓁有聽力損失,而且聽損程度在發現聽損之後的一年內從中重度、重度,一路衰退到極重度。
母親的雙人份功課
因為有榮蓁的經驗,榮蓁母親特別警覺家裡其他孩子的聽力狀況,也才注意到榮蓁的妹妹榮慈說話也不清楚,有時對聲音也沒反應。緊接在榮蓁之後,妹妹榮慈也確診有聽力損失。有兩位聽力損失的孩子,榮蓁母親要付出比別人多一份的心力,於是母親決定辭去工作,專心照顧姊妹倆、教導她們說話。
每到上課的日子,榮蓁母親得帶姊妹倆一起到雅文基金會,由於同時擔任姊妹倆的主要語言輸入者,母親每週必須學習兩人份的「聽覺口語」教學技巧,再回家教導兩姊妹,常常剛結束姊姊榮蓁的課程,就得接著上妹妹榮慈的課,辛苦程度不在話下。還好,穩定且密集的學習,終得到收穫,姊姊榮蓁口語溝通流利,進入一般小學和聽力正常的孩子們一起學習;妹妹榮慈說話能力也有明顯進步,兩年後也跟著進入一般幼兒園上課。
讓人放心的孩子
榮蓁知道母親在孩子們面前刻意表現得很堅強,實際上母親私底下也顯露疲態,看到這一幕讓榮蓁告訴自己要打理好自己的起居和課業,不讓母親操心。榮蓁視讀書為自己的本分,也是報答母親的方式,求學階段還不曾遇過學習問題,但就讀國中時,榮蓁碰上許多青少年都有的相同困擾─同儕相處問題。
榮蓁曾經跟國中同學因為溝通不良而產生嫌隙,榮蓁回憶:「聽不清楚同學說的話時,他們偶爾會顯露不耐煩的表情,雖然自己心裡不好受,但我不會怪罪對方或自己。」後來榮蓁私下找對方心平氣和地說明自己的難處,雙方了解彼此都沒有惡意,感情才和好如初,日後溝通時也更能為彼此著想。經過這件事,榮蓁確信只要耐心溝通,一定可以解開心結。
國中畢業後,榮蓁考取國立台北商業大學五專部的會計資訊科,在專科學校,榮蓁交到許多知心朋友,榮蓁認為是因為大家隨著年齡增長,待人處世比國中時更圓滑,氣質也相近,所以較容易交到好朋友。
榮蓁的五專生活相當充實,除了上課,榮蓁還參加學校的團契社及瑜珈社。每到假日,榮蓁也練習彈奏鋼琴,曾有鋼琴老師指出榮蓁的學習速度比較慢,也聽不清楚某些高頻音,但這些都不能減低榮蓁對鋼琴的熱愛,她仍然喜歡讓手指在琴鍵間落下,享受自己彈奏出的旋律。
在母親的期待和夢想之間找到平衡點
其實榮蓁選擇就讀五專,和母親希望她當一名公務人員有關,榮蓁計劃就讀五專期間先考取會計證照,五專畢業後就可以參加高普考,當一名會計公務人員。但其實錄取五專前,榮蓁已先錄取高中,當時她曾考慮高中畢業後,大學要考特殊教育系,未來當一名特教老師,榮蓁認為自己有耐心和同理心,又身為過來人,可以設身處地為身心障礙孩子著想。
這份愛心沒有因為榮蓁選讀五專而消失,榮蓁說:「以前的我,只看見聽損為我帶來的負面影響及不便,但是現在的我,認為這是上帝給我的任務,讓我對於其他身心有障礙的人,因為理解,因為感同身受而能夠伸出援手、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榮蓁自願擔任雅文基金會的志工,在基金會辦理活動時,負責照顧聽損小朋友,讓家長們可以放心參加講座。
小時候的榮蓁在母親和雅文基金會的協助下,培養出和一般人無異的聽說能力。長大後,為了不讓父母操心,榮蓁按部就班地吸收知識、累積經驗,及早規劃未來。看著善良懂事的榮蓁,相信她能夠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