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6
每年至少繞台灣一圈是我們家的旅遊習慣之一,兩年前開始我們不再睡民宿、飯店,於是有了移動城堡的想法與遊牧民族以大地為家的計畫,一來省下不少住宿費,再來孩子接觸野放後,讓孩子「王子病」的性情漸漸消退!
每當家中經濟大使的把拔放假之際,孩子總是開心的說:「我們要去露營嗎?」甚至把拔還沒放假的時候,已開始在家裡期待,有時也會把家中客廳的桌子、椅子、被子搭建成帳篷,想像露營的景象。
究竟是什麼樣的魔力,讓我們在炎熱的夏天拋下冷氣選擇睡在外面,難道不怕熱、不怕孩子的汗水,會導致助聽器與電子耳的故障嗎?就先聊聊輔具的保養,現在的營區都具備水、電,與在家中一樣方便,因此保養步驟和平日相同。出門前,我們會確認乾燥劑是有作用的,再來分裝一小瓶酒精,吹氣球、棉花棒、牙刷、電池、小型除濕盒都是出門保養輔具的好幫手。不過汗水還真是防不勝防,這時候必須請孩子帶一條小手帕在身上,並時時提醒汗水多的時候要擦拭。時間一久,孩子就會自動自發的擦拭汗水。露營結束後,我們也會去一趟輔具公司進行基礎保養。
記得有一次孩子被叔叔帶去營區附近的溪邊玩水,當時下了一場陣雨,直覺的立刻抓著雨傘跑去找孩子,沒幾步路就聽到孩子嚎啕大哭的聲音,他正快步的往營區跑,邊跑邊哭,雙手還緊緊的摀著雙耳,見到孩子擔心雨水會傷害輔具的反應,馬上將他抱在懷裡安慰並稱讚他說:「你很棒喔!懂得照顧自己的輔具。」這樣的狀況雖然不常見,卻是無可避免的突發事件。因此,孩子的反應能力也是必須被教育的。從事戶外活動時,我們也都會攜帶防水外套或者帽子,以備不時之須!
我家把拔本身喜歡研究昆蟲,每次露營都會準備生態箱、撈網及幾本圖鑑,蝴蝶的季節、獨角仙的繁殖期、青蛙的叫聲、鳥兒的鳴唱……這些大自然的樣貌都是露營過程的最佳教學題材。每次觀察昆蟲後,我們將昆蟲交由孩子放回原來的地方,教育孩子運用「同理心」的方式學會尊重生命;豐富的大自然也是我在教孩子聽覺口語上最好的教材,永不枯燥的內容是孩子學習詞彙的動力。除了各種動、植物的名詞或景色的形容詞外,在比較艱深的詞彙上,孩子看過、摸過實體,如「蛹」、「卵」,孩子更加快速的理解,有種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意義!
總之,聽損兒從事戶外活動並不困難,反倒藉由活動,教導孩子如何保護自身的輔具,畢竟孩子在父母親庇護下成長的時間不會太久,若不把握每次教育的機會,屆時突發狀況發生了,一點應變能力都沒有才真令人擔心。
也慶幸這項露營活動,讓孩子學到堅強,現在他都可以幫忙帶弟弟去上廁所不用媽媽陪;也變得更勇敢了,記得以前去雅文上課的時候,老師拿出假的昆蟲模型他就嚇哭了,現在他看見飛蛾、蝴蝶、甲蟲等會自己抓來研究;此外,也逐漸有了互助精神,每次露營都會遇到新朋友,大家會相約一起去探險,他都會幫忙帶領年紀較小的朋友;還有,也更懂得尊重生命,只要大家一起觀察過的昆蟲,他都會提醒要把牠放走,不然牠的爸爸媽媽會找不到牠很可憐。好處這麼多,能讓我們不愛上露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