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0
閱讀,對一個孩子的家庭教育而言,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它是一種能力,也是習慣,是需要培養和練習才能精進的。回想我與小葳開始學習共讀的經驗,小葳閱讀的第一本書是推銷兒童刊物的業務所送的試讀本,當晚母女倆就進行了首次的親子共讀,滿心期待地想要一起看書,我原本想這應該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我錯了,這是一場耐性大考驗,小葳看書不到三分鐘就分心,沒多久她就想走開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拉鋸戰,我也漸漸學會了一些技巧,例如挑選顏色鮮豔、圖片較多及內容簡短的繪本為主,進行繪本共讀時可依故事情節提高音量,以豐富的聲音表情(例如:使用不同的音調、放慢速度、拉長音等等)與肢體語言來吸引孩子。先試著一個小段落、小篇故事,然後再一本書。久而久之,孩子在專注力與持續力上,會漸漸隨著時間增加延長,家長自身經驗也會累積,相信親子共讀的默契會與日俱增!
培養共讀習慣時常會遇見的挫折,當然不是只有孩子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孩子也會自顧自地翻書、排斥父母挑選的故事書,或是沒興趣和父母討論書中內容等等的問題。
對於以下的問題我也有因應策略:
1. 孩子自顧自的要翻書
在尚未養成親子共讀習慣前,孩子的行為較自我不受控制,適當的引導讓孩子慢慢熟悉共讀的模式,我們在共讀時也常會玩角色扮演的遊戲來模仿故事人物說話的口氣,「一搭一唱」的方式會讓孩子覺得這個遊戲是好玩的、有趣的,這樣也比較容易養成孩子等待而不隨意翻書的習慣。
2. 排斥大人挑選的故事書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主觀意識漸強,有自己的主見,她閱讀的喜好漸漸明顯,她較喜歡自然科學或幽默風趣的書籍。對於我挑選的書會表達沒興趣、不喜歡。這時我會先將這本書的內容做個簡介,藉此引起她的興趣讓她能和我一起共讀。
3. 沒興趣和我討論書中內容
當看完一本書時,我會先主動發表一點感想,例如:「看完故事你覺得如何 ?是感人、有趣的、不怎樣」等開放式討論,因為沒有標準答案,孩子會覺得沒壓力,而願意跟你分享想法,這就是討論的開始。
親子共讀在親子關係或學習上有何影響,我認為以親子關係來說,像小葳她喜歡跟我聊天,會主動跟我分享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有趣的、討厭的、難過的都會跟我說。對於親子雙方互動是正向的,在這段「親情放送」的時間,透過閱讀的真情互動,不僅可以養成孩子未來閱讀的良好習慣,最重要的是,共讀亦是一種建立親子關係最好的催化劑,可使親子關係更緊密。另外,就學習上的影響而言,以小葳為例,目前已經可以獨立將一本故事書看完。
其實,親子共讀除養成孩子自發性閱讀的習慣外,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具有創造性的獨立思考能力。所以,親愛的家長們與你的孩子一起徜徉於閱讀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