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7
面對鏡頭,楷鈞笑得靦腆,說未來想要環遊世界,看似平凡的話語,聽在楷鈞媽媽的耳裡,她知道這一切得來不易。
今年十歲的楷鈞,在直排輪比賽及各方面表現優異,也能坦然向同學說明耳朵上的裝置是電子耳:「因為我剛出生的時候就聽不到。」
三歲確診聽損 口語訓練起步晚
其實,楷鈞三歲才被確診是重度聽損,這一路的歷程,楷鈞媽媽鮮少向人提及,光是回想,震驚與難受已再度湧上心頭,不禁紅了眼眶。
最初發現異狀,是因為兩歲的楷鈞仍然只會講幾個簡單的疊字,家中討論後,決定展開語言治療,直到語言治療師反應,懷疑是聽力障礙,已過了半年。最後確診時醫生表示,楷鈞很可能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有聽力損失,當時媽媽的心裡既慌張又著急:楷鈞已經三歲了,要彌補三年的空白是多麼不容易!
楷鈞媽媽坦言,她只能表面堅強,將痛苦埋在心底。辭去工作,全心帶著楷鈞上早療課程,以及持續進行口語訓練,為的就是早日提升楷鈞聽與說的能力。即便如此,當楷鈞將要從幼稚園大班畢業的時候,仍無法順暢與他人溝通。
這讓原本一直對人工電子耳保持觀望態度的媽媽,終於下定決心,決定開刀,「我老公當初很排斥,他覺得開刀是一輩子的事,萬一開壞了怎麼辦?但我覺得,沒有試過就沒有機會,我一定要給他一個機會試試看。」若口語程度再沒有突破,楷鈞上小學之後肯定更加難熬,她不敢也不願去想像。
不試試看怎麼知道!勇敢嘗試是邁向成長的過程
裝上人工電子耳後的一個月,楷鈞有了明顯的進步,媽媽在緩讀的一年期間不斷為他加強口語訓練,上小學後,這些辛苦得到了成果,楷鈞在各方面的表現都不輸給同齡的孩子,甚至更好。
從懷疑聽損到後來開電子耳,這每一步,楷鈞媽媽都經歷過躊躇不想面對的時刻,「也曾經想過,要是當初把他拿掉,他是不是就不用這麼辛苦了,但現在會覺得,他現在很棒啊,為什麼會有過這種想法。」
「我常跟他說,沒有嘗試等於拒絕了成長,去嘗試看看,不行就再努力,不懂不會的就去補足,我覺得你一定會成功的。」這不僅是媽媽最常用來勉勵楷鈞的話,同時也在為過去感到徬徨無助的自己加油。也許痛苦從來不曾消失,但成長的路上,媽媽與楷鈞有彼此,相伴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