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6
孩子出生後的第三天,小新媽接到新生兒聽力篩檢沒過的通知,剖腹產的傷口還隱隱作痛,疲累,讓她在當下沒有太多的情緒反應。直到醫生對她說,孩子的聽損程度可以申請重度殘障手冊,沉重現實才掀開她內心累積已久的不安,不禁紅了眼眶。
一張海報、一個動作,都是孩子的求救訊號
小新媽是一位護士,平時工作忙碌,進產房的前一刻,她注意到新生兒聽力篩檢的海報,上面寫著新生兒約有千分之三的機率患有先天性聽力損失,須在六個月內配戴助聽輔具。事後回想起來,小新媽很感謝這樣短短的一瞬間,早已將「六個月」的黃金期如同關鍵字般烙印在腦中。因此,小新確診聽損後,即使家中長輩反對,她仍堅持在六個月內為小新配戴助聽器。
雖然早早幫孩子戴上了助聽器,但那時候小新媽的內心角落仍隱隱覺得,或許長大就會好了,直到某次家中有親戚來訪,長輩馬上將小新的助聽器拿下來,看到這一幕的小新媽像是從夢中醒了過來,「我的孩子是聽損,而且還是重度,他需要我的幫助。」至此開始與時間賽跑的聽語療育訓練,定期在雅文基金會中原中心上課,也積極尋找更多療育資源。
從自責到轉念,再微小的善意都有意義
在帶小新進行早療的過程中,小新媽意外發現小新哥哥有過動的症狀,「一般人可能會說這叫做禍不單行,但我覺得這是老天爺安排好的路,如果不是要帶小新早療,怎麼能夠發現哥哥也需要幫助呢?」如今一邊忙著工作,一邊帶兩個孩子早療,堅強又正向的小新媽接著分享她轉念的過程,「我也曾經自責,覺得小新患有聽損是我的錯,直到有人跟我分享一個故事……」
小新媽說的這個故事,是關於天堂的孩子如何去選擇他們的爸爸媽媽,比起物質生活富裕的家庭,孩子們會選擇有很多愛的家,「我很會縫東西,可以幫小新縫聽聽的帶子,我講話咬字還算標準,可以好好教他構音和說話。」轉念之後,她知道她有滿滿的愛,最適合當小新的媽媽。孩子患有聽損不是誰的錯,小新只是需要她的幫助所以選擇成為她的孩子。
療育路上,小新媽遇到許多貴人,才能與兄弟倆並肩走到這裡,同樣身為護理人員的她再次感受到,再微小的善意舉動都可以幫助到很多孩子,同時,也是幫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