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1
聽損生一定都害羞內向?那可不一定!還在就讀小學四年級的明蓁肯定會推翻許多人對聽損生的想像。與明蓁媽媽採訪的過程中,明蓁不時搶著發言,迫不及待想分享她最喜愛的繪畫作品。
明蓁從小學低年級起就是繪畫競賽的常勝軍
聽損發現得晚,積極介入不輕忽
明蓁出生的過程相當驚險,媽媽說:「我生這孩子的時候醫生來不及到場,我是在病床上生的,都還沒進手術室,後來醫療人員告訴我這孩子腦中有血塊,要追蹤到一歲。」而後明蓁健康長大,家長也逐漸放心。
然而,就在明蓁升上幼兒園中班時,老師察覺明蓁雖然一對一溝通相當流暢,但是一旦老師對所有小朋友下達指令,明蓁便會跟不上大家,明蓁媽媽回憶當時明蓁的表現:「她都看旁邊同學做什麼,她再跟著做,在吵雜環境裡跟她講話,她也反應不過來。」因為班上老師有教導單側聽損小朋友的經驗,警覺到明蓁的不對勁,便請媽媽帶明蓁到醫院接受檢查。
檢查後才知道明蓁的左耳幾乎沒有聽力,右耳還能聽見40分貝的音量。40分貝和平常說話的音量相去不遠,所以明蓁在安靜環境裡與人溝通不會有問題,這也導致多數人沒有經驗或專業背景,不會懷疑明蓁有聽力損失。但只要環境吵雜,聽取聲音仍然相當吃力。
幸好,在明蓁確診有聽力損失後,明蓁媽媽沒有遲疑多久,很快地便幫明蓁配戴助聽器。因為明蓁開始戴助聽器時已經5歲了,要讓孩子配合長時間戴助聽器相當困難。明蓁媽媽認為讓孩子習慣戴助聽器沒有捷徑,就是逐漸拉長配戴的時間,「我記得那時候是夏天,明蓁說她戴得很不舒服,這時我會跟她說:『妳拔下來的話,就聽不到媽媽跟你講話了。』」透過跟孩子溝通,讓孩子願意配合,若是在安靜的家裡,則准許暫時拔下助聽器一下子。久而久之,當孩子明白唯有戴著助聽器才能聽得清楚時,孩子便會主動配戴。
明蓁小時候除了得和媽媽一起在雅文基金會定期接受聽覺口語教學,還因為認知和動作的發展落後常童,需要跑其他醫院和診所,接受相關早期療育。由於雅文基金會的聽覺口語教學法不只教聽損兒能聽會說,課程內容也涵蓋認知領域的評估和教學示範,來雅文上課後,原本明蓁較為落後的認知發展因此也有大幅進步。
健康看待聽損,贏得好人緣
明蓁只有一次問媽媽為什麼姊姊和弟弟不用戴助聽器,只有她需要戴。媽媽當時告訴她:「你看我因為視力不好,所以要戴眼鏡,妳戴助聽器是為了讓妳聽得更好,每個人都不一樣,不需要跟別人比較。」從此,明蓁再沒讓媽媽擔心是否會對自己沒信心。
跟許多聽損兒的家長一樣,明蓁即將升小學時,媽媽難免替孩子緊張。不過,在開學前,明蓁的班導師主動與媽媽聯繫,還接受雅文基金會老師的提議,參加研習,學習如何引導聽損生。班導師原本打算積極協助明蓁,開學前還擔心明蓁會不會很害羞內向,開學後卻發現完全相反,明蓁活潑開朗的個性打破老師對聽損生的印像,「老師還問我,明蓁怎麼跟別人講的不一樣?」明蓁媽媽笑著說。
聊到明蓁在學校都如何結交朋友時,明蓁充滿自信地說:「我都會主動去找其他同學玩,他們一開始會嚇得跑掉,後來常常看到我,他們就願意跟我玩了。」因為明蓁相當活潑開朗,跟同學處得很好,有幾次同學還問明蓁的媽媽:「明蓁講話那麼清楚,也都聽得到我們在說什麼,她是不是假裝聽不到?」這樣的話聽在明蓁媽媽耳裡,其實是對明蓁的肯定,欣喜之餘,明蓁媽媽仍會跟明蓁的同學藉機說明:「在比較安靜的地方,明蓁聽得比較清楚,可是當距離比較遠,或是大家很吵鬧的時候,明蓁就會聽不清楚大家說什麼。」
現在,明蓁是個小大人了,她也懂得在適當的時候跟他人說明自己的聽力損失。媽媽欣慰地說:「有一次我們在公園遇到一個戴電子耳的弟弟,那個弟弟完全不會說話,是由阿嬤照顧,明蓁自己跑去給阿嬤看她的助聽器,讓阿嬤知道聽損的小孩子也可以流利說話,鼓勵阿嬤帶弟弟去接受早期療育。」
找到孩子的天賦,鼓勵盡情發揮
明蓁家自營咖啡店,父母在店裡忙的時候,明蓁就和姊姊在店裡畫畫,客人建議明蓁媽媽送這對姊妹去學繪畫,因此發掘出明蓁的繪畫天分,小學一年級時的畫作便獲得全國學生美術比賽佳作,之後連年參賽,到現在明蓁已得過三次全國學生美術比賽佳作,及各項繪畫競賽獎項,2018年還得到新北市身心障礙模範生表揚。
明蓁的未來志向也跟她的繪畫天賦有關,「我想要當美容師!因為可以幫別人化妝,變得很漂亮。」除此之外,明蓁也想要仿效聽障舞者林靖嵐,教導其他聽損小朋友學畫畫。明蓁媽媽不要求孩子一定要功課好,只希望孩子快樂地學習成長,「做她自己喜歡的事,找到她的一片天,就很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