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7
你會為了學習,而每週一日來回340公里嗎?若是像芯芯的媽媽一樣,為了自己孩子的將來,這樣的距離可一點都不是問題。
「怎麼可能?」從拒絕到面對
芯芯的媽媽因為娘家在彰化,婆家也在台中,於是遠從居住地臺東回到彰化待產,親人們可就近照顧,而芯芯便在親人們的期盼中出生。然而,孩子出生的喜悅,很快就被震驚錯愕給取代。由於芯芯沒有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檢,醫院通知須轉診到大型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芯芯媽媽不敢相信自己會接到這道通知,因為家族成員裡沒有人有聽力損失,即便大型醫院檢查後已確診芯芯有約50分貝的聽力損失,芯芯媽媽仍不願意相信,又帶芯芯到其他大型醫院做聽力檢查,結果仍沒有傳來好消息。
產後那段日子,只要想到芯芯以後可能無法和其他人溝通,芯芯媽媽就感到難受:「我那時候只要想到這孩子的將來,就一直哭。」還好家人在一旁不停安慰,告訴芯芯媽媽聽損的孩子戴上聽覺輔具,還是有機會學會說話,才緩和芯芯媽媽的情緒。不過,芯芯媽媽還是在來到雅文基金會以後,才真正對孩子的未來奠定信心。
經由醫院轉介,雅文基金會高雄中心接到芯芯的資料,社工主動與芯芯媽媽聯繫,邀請她參加雅文基金會專為新手聽損兒家長舉辦的講座。芯芯媽媽在講座中瞭解訓練聽損兒聽口語能力的方式,更看到聽力損失程度比芯芯還要嚴重的孩子也能流利說話、與人溝通,這才消除內心不安。
一日往返臺東、高雄成了每週固定行程
芯芯出生不久,便和媽媽回到臺東生活。開始到雅文基金會上課後,芯芯和媽媽每到一週一次的上課日,就得往返臺東、高雄。從台東到高雄的火車行車時間約為3個小時,若再加上轉乘時間,單趟路程往往就耗費4個小時,芯芯當時還未滿1歲,媽媽獨自一人帶著孩子來回奔波340公里,甚是辛苦。即便如此,為了幫芯芯建立聽覺和口語能力,媽媽每週仍趕在上課前報到,認真向雅文基金會老師學習教學方法,回家後依據老師設定的教學目標,持續延伸教學活動,不停和芯芯說話。
遠距教學讓學習持續
芯芯的聽口語能力就在媽媽一天天的教導下,逐漸培養起來。芯芯4歲便進入幼兒園就讀,媽媽觀察芯芯的口語溝通能力和聽力正常的同學沒有什麼差別,更確信聽損的孩子經過早期訓練就能建立流暢的聽口語能力。當時芯芯的弟弟剛出生,媽媽因為必須照顧弟弟,不便再帶芯芯往返臺東、高雄,加上芯芯聽口語能力發展得很穩定,上課頻率已從每週一次減少為兩週一次,只是還需要再接受進階加強。於是,雅文基金會老師便提議進行「遠距教學」,讓芯芯和媽媽在臺東的家裡就能跟遠在高雄的老師上課。
少了雅文基金會老師替媽媽準備上課示範教具,為確保遠距課程順利實施,雅文基金會老師親自到芯芯家裡,向媽媽解說上課方式,瞭解家中環境、教具及生活用品等是否能變化出不同教學活動,以便讓媽媽在遠距課程時能同步和老師練習教學活動。雅文基金會更出借視訊設備給芯芯家使用,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在媽媽認真學習和積極教導下,芯芯升上小學前,聽口語能力已相當良好,只需要定期接受追蹤即可,不必再和媽媽一起反覆上課。
幾年辛苦換得未來數十年希望
現在的芯芯就讀普通小學一年級,也許是因為媽媽在她小時候唸讀大量故事書的關係,芯芯特別喜歡寫字,不只自動自發每天寫日記,作業還曾被學校老師選為班級模範。芯芯尤其擅長發揮創意,小小年紀就會編寫故事,自創繪本中的文字和插圖都由芯芯一人包辦。
芯芯跟媽媽說她以後想當老師,也想當設計師。媽媽不只替芯芯打開了有聲世界的大門,更開啟了芯芯寬廣的未來,如今再想像孩子往後的發展,微笑取代了淚水,媽媽看見了更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