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5
圖/沛倢姑姑提供 文/宣導教育部
「除了我,還有誰能照顧我的姪女」親暱地抱抱身旁的孩子,眼前這位頂著一頭俐落短髮、身型清瘦的女子,雖略顯疲累,但從她眼神透露出的堅定與溫柔中,不難發覺,這份愛遠遠超過一個姑姑本應該有的關愛與付出,將全家人緊緊繫在一起。
大家庭,一家有五人是聽損
沛倢家是個大家庭。阿公阿嬤、沛倢一家四口、叔叔、兩個姑姑,一家九口都住在一起。沛倢的父母與叔叔都有聽力損失,而那個年代教導聽損者學習聽與說話的觀念相當匱乏,仍以手語為主要溝通方式。原本住在雲林的一家人,是阿嬤為了兩個聽損的兒子,堅持要帶他們來臺北上啟聰學校學手語。
而姑姑也在上大學後來到台北,為了與弟弟能順利溝通,也特地在念大學時學了手語。姑姑說,她很佩服自己的母親,明明不識字,卻如此重視教育。當年那個含辛茹苦、隻身帶著兩個年幼兒子上台北的母親,與姑姑如今帶著沛倢姊妹倆的身影,還真有幾分相像。
今年三歲的沛倢,在一歲半才做聽力檢查。發現是重度聽損時,全家人其實並不意外,但是對於孩子未來的學習路,還是很擔憂。
得知姪女是聽損,挺身而出
重視教育的阿嬤,非常希望沛倢還是能學會聽跟說,姑姑此時義不容辭,「我心裡就想,當然是我來帶」。
接下這份重責大任,對於沛倢姑姑來說也非易事。因為姑姑擔任沛倢的「主要照顧者」,除了每周帶沛倢來雅文基金會上課外,回家後也需要盡可能地幫她做「語言輸入」,配合老師的教學進度,每一周讓沛倢學會聽能、說話、認知、語言與溝通五大領域的內容。
為了就近照顧,姑姑與沛倢也同住一房。然而,如此一來,勢必會影響到姑姑的工作與人生規劃。「我不打算結婚了,」姑姑接著說,「或許,我這一生就是為了照顧沛倢吧!」眼眶中含著淚,姑姑輕輕轉頭,看向身旁活蹦亂跳、愛說話的沛倢,這一切就值得了。
為什麼願意為了姪女做到這地步呢?一切的源頭是「不甘」。因為她不甘自己的姪女以後面臨不能說話、被人嘲笑的困境,她不甘弟弟夫妻二人,工作辛苦卻忙不過來帶孩子。姑姑希望,這一大家子能長長久久、相親相愛地生活在一起。這個願望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需要花上一輩子的時間。
現在,沛倢8個月大的妹妹也即將進入雅文基金會上課。已有過經驗的姑姑也做好準備,要讓兩個孩子都能好好面對聽力損失,在未來的路上少受一點苦、多用「聽」好好感受這個世界。
沛倢的成長看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