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7
雅文基金會南區中心八月份的初階及進階親職教育講座課程已在8月26日順利結束,這兩場課程的主題是「行為管理技巧與運用」,由本會的聽覺口語師講授「行為管理技巧的小撇步」,並舉生活中孩子最令家長頭痛的行為問題為例,探討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需求以及想法,使家長能採取合適的策略或行動,進一步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
(一)初階講座
課程一開始,老師先與家長們釐清到底何謂「行為問題」,並提醒家長需根據孩子的生理年齡及認知發展的差異,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接著老師播放一段育兒實境節目的影片片段,請在場的家長們輪流分享他們在影片中所看到孩子的「不乖」行為,並思考孩子此番行為背後的原因或目的;家長們紛紛表示自己的孩子有時候也會出現影片中的行為,而習以為常的「懲罰式管教」卻無法嚇阻孩子,往往今天「修理」完,明天又再犯,從而陷入無法打破的懲罰迴圈。
最後,老師請家長們思考「管教無效」的可能原因,並引導他們思索該如何選擇合適的「行為管理技巧」,先理解孩子的心情與行為背後的動機,才能有效地按照策略一步一步改善孩子的不良行為。
(二)進階講座
老師先介紹行為管理的步驟,第一個步驟是思考孩子哪裡做錯了,之後家長需先了解自己的情緒有多難過、多生氣,避免意氣用事,接下來則要想孩子出現錯誤行為背後的原因,再決定要用什麼方式處理,行為管理之前必須先同理孩子的情緒,再告訴孩子將要面臨何種「處罰」,最後記得示範正確的行為,避免孩子下次遇到同樣的情境依然使用不合適的行為表達自己的想法。
接著老師播放一則家長處理孩子大聲哭鬧的影片,討論影片中的家長使用了什麼方法,是否有按照步驟處理孩子的行為,之後讓家長依孩子常出現的行為分組討論,當自己的孩子出現不適當的行為,如破壞物品或打人,應該怎麼處理呢?經家長們互相討論後,發現多數家長不清楚如何示範正確行為,於是老師講解並舉例家長可以與其他家人一同演戲給孩子看,家長扮演孩子的角色,並用「說出我很生氣!我不想玩了」替代「打人」的行為,多次後孩子會模仿大人用正確的方式發洩情緒或表達想法。
此次講座老師除了理論與經驗原則分享外,更鼓勵家長們相互分享自己的行為管理方式,並從中給予引導與幫助,也同理在特殊孩子們成長管教上真的需要多花些耐心與能量。希望給予家長們適切的鼓勵與彈性,讓孩子們在成長道路上,學習用更合適的行為與他人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