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5
雅文基金會南區中心針對4-5歲學齡前兒童,於今年四月開始舉辦一系列的「聽損兒社交互動課程」,4/16及4/30分別進行第二堂和第三堂課程,以「分享與合作」、「情緒花路米」為主題,期盼增進孩子與他人協調、請求協助、成果共享,及認識別人和自己的情緒等社交互動技巧。
唱童謠、共創作 學習分享與合作
在「分享與合作」課程中,老師套用小朋友的名字,改編耳熟能詳的童謠「小星星」,開場就活絡課堂氣氛,小朋友們大聲歡唱,也踴躍地向別人介紹自己,喚起大家第一堂課程對彼此的印象。老師觀察到,原本在第一堂課程中害羞不敢表達的孩子也投入團體活動當中。
緊接著,老師讓小朋友輪流主奏樂器,輪到的小朋友必須配合其他人的伴奏和老師的指揮,而後老師再讓小朋友擔任指揮的角色,團體之間相互注意與合作的要求也更緊密。最後則藉著交換樂器,請小朋友練習詢問與協調,如果想要的樂器被別人搶先換走,有的小朋友會尋求其它對象交換,有的小朋友則會再詢問一次,真誠的態度,也因此得到肯定的回應。
進入活動後半段,每個小朋友分組共用畫具及畫紙,討論共同創作。老師發現,孩子彼此能自主溝通,當組員其中一名是較為安靜的孩子,另一位伙伴就更為好奇與多話,想要探索如何獲得對方的想法。另一組小朋友則是在畫圖後,才發現彼此不知道畫的是什麼,只能不斷地發問與求助。在老師協助下,小朋友們漸漸懂得要跟他人交換意見,因為不能自顧自地畫圖,也不能只對老師說話。來到成果分享時間,有的小朋友太專注在自己的創作,卻說不出伙伴畫的內容,但當輪到伙伴介紹時,對方卻很懂得自己在畫什麼,原來那位小朋友的驚訝與感動真是難以言諭,也因此體會到傾聽別人想法的重要。
玩繪本、猜表情 學習認識情緒
在第三堂課程「情緒花路米」中,小朋友們天真直率地說著自己和以往的不同,並仔細端詳彼此,老師則運用五官貼紙繪本,拼湊出不同的表情,再請孩子們選擇自己的臉孔圖,搭配今天的心情拼貼出完整的面孔跟大家分享。
有了幾次上課經驗,孩子之間更主動相互詢問、尋找想要的五官貼紙,多數人很快就完成自己的表情圖,但在介紹與指認情緒上就需要較多的幫忙,這時老師會以問句提示,譬如有成員用三角眼、蜘蛛網等呈現他的心情,但無法說出自己怎麼了,也不斷否認大家的猜測。老師便點出這種難以說明、旁人難靠近的感覺,並示範同理與容忍,鼓勵這位孩子之後能表達時再告訴大家,讓孩子感受到無論是正向或負向情緒,或他人不瞭解的身心狀態,都可以反應出來,被大家包容和接受。
接著進入「情緒怪獸」繪本共讀活動,老師一拿出繪本,孩子們的眼光立即被吸引住,有時還可直覺地講出圖像的情緒。譬如有的孩子指著圖畫說:「快樂的情緒就像陽光、像星星、像餅乾!很開心!」而當看到在黑色中躲藏的小怪獸時,孩子亦能很快地聯想到害怕、可怕的感覺,其它還有不想找人玩的藍色悲傷、紅通通的激動生氣等,最特別的是「平靜」的心情,它被放在最後面,剛好設計用來作為沉澱的放鬆練習。
最後老師讓孩子們演出情境劇,再一起討論「猜猜看怎麼了?」大家的發言與演出極為踴躍,而且還能講出演出者未說出的心理狀態與可能的意圖和行動呢!孩子們從活動中認識自己的情緒,也練習辨識他人不同的感受。四月份社交互動課程告一段落,期待下次課程的到來!
自2014年開始,雅文基金會每年均舉辦「聽損兒社交互動團體」,在一對一的聽覺口語教學法課程之外,為聽損兒創造更多的社交互動體驗,透過遊戲式的團體活動,讓孩子們從遊戲中體驗,習得與他人溝通互動的技巧,有助於孩子融入一般幼兒園及小學的團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