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0
雅文基金會南區中心的社交互動團體,於104年6月6日進行第七堂課程。今日主題是「聰明馬蓋先」,課程目標是希望培養孩子使用合適的語言向他人陳述自己需求的能力,以及當自己無法或暫時不想完成別人的請求時,該如何委婉的拒絕他人;期望孩子能在「請求」與「拒絕」的情境中,找出適合自己,又能與同儕合諧相處的好方法。
上半堂課程一開始,老師向小朋友展示已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物,並說明今天表現最好的人,就可以自己選禮物帶回家;但到底「表現好」的標準是什麼呢?老師和小朋友圍坐成一圈,共同思考、討論大家該一起遵守什麼樣的課堂規則。有的小朋友提出之前上課時,因為大家都急著要分享自己的想法,結果當所有人都七嘴八舌忙著說話時,彼此都聽不清楚到底對方在說什麼,所以小朋友首先提出的第一條規則就是「說話前先舉手」,接著大家又陸陸續續地在老師的引導下訂好了另外三條規則(不隨意離開位子、不搶玩具、別人說話安靜聽),並確認所有人都認同這些規則,畢竟「訂定規則」這個過程並非是由大人設定且強制孩子遵守,應該透過讓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是對的,接著再執行這些對的事情,例如針對個性較急躁的小朋友,當他急著發表想法而忘記舉手時,只要老師提醒:「咦?剛才大家規定想說話要先做什麼事情?」,孩子馬上會自己調整行為,並接受因為別人有舉手所以可以先講話,進而做到與人互動時尊重彼此。
訂好規則後,老師說明今天的活動是介紹自己所抽到的玩具,然後與他人交換自己想要玩的玩具。老師先讓每個小朋友輪流抽玩具,抽完後小朋友有十分鐘可以探索自己的玩具,了解自己所抽到的玩具有什麼玩法及特別的地方,並想一想該如何介紹給別人;在小朋友探索的期間,兩位老師會在教室中四處走動,在小朋友遇到困難時引導他們發現玩具的玩法與特別之處。探索時間結束後,每位小朋友開始輪流介紹自己的玩具,有些小朋友講到一半就不知所措的停下來,這時老師會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小朋友繼續介紹,讓他們可以很快反應過來,並和大家解釋自己的玩具還有什麼不同的玩法。在小朋友想不出自己的玩具要叫什麼名字時,其他同伴也會幫忙一起想出合適的名稱,幫玩具命名。
介紹完玩具,老師們帶領小朋友思考交換玩具時可能會遇到的狀況,例如「被他人拒絕」或「想拒絕他人提議」等情形。兩位老師示範「請求別人與自己交換的禮貌用語」及「被拒絕後很難過」的情境,一開始老師並沒有直接說明該如何用委婉的語句拒絕他人,而是要求每個小朋友先動動腦筋,然後抽籤決定與誰交換玩具。小朋友因為沒有玩過別人的玩具,所以一開始都很開心的答應交換玩具的請求,在第一輪交換後,老師馬上要求小朋友進行第二輪的玩具交換。當小朋友發現新拿到手的玩具還沒有玩過癮就又要交換了,大多數的人都選擇拒絕他人請求,原本沉默不知道該說什麼的小朋友,也會參考其他同儕的答案,並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禮貌而委婉的拒絕語句。
最後小朋友們一組一組輪流上台交換禮物,期間皆能用很流暢的禮貌語句詢問對方是否有意願與自己交換禮物,同時也能有禮地拒絕別人,甚至提出「我不能和你交換,因為我還沒有玩過,等我玩完後再和你換」的建議,讓被拒絕的小朋友能很快釋懷被拒絕的失落感。交換玩具結束後,老師留了五分鐘讓小朋友探索新的玩具,並集合所有人圍成一圈,分享今天交換玩具的心得,大部份小朋友表達「雖然被拒絕,但是因為對方很有禮貌,所以不會生氣」,也有小朋友覺得「一開始被拒絕很失望,但對方說等玩完後再交換的提議也不錯,所以覺得很開心」。
在愉快的兩小時課程中,孩子們除了使用豐富的語言溝通外,也都充分練習了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委婉有禮貌的拒絕別人,並消化自己被拒絕後的失落情緒;經歷了互相練習、成長,最後按照積分高低選擇自己喜愛的禮物,孩子們紛紛表示今天真是開心又充實的一個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