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3
雅文基金會南區中心於104年10月17日舉辦第四場的社交互動團體課程,此次主題為「三思而後行」,期待孩子能透過不同的模擬情境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自己不滿的情緒,進而增加對於自我行為的省思,與提升未來面對現實生活中不同負面情緒時的應對技巧。
在第三場社交課程(104.09.19)後,心理師與孩子們已約有一個月的時間未見,孩子們都相當開心能再度於社交課上聚首,但難免會有些羞怯。因此,心理師讓孩子們共同設計遊戲,自然地討論,孩子們光是設計擲到不同點數的骰子時,該有什麼好玩的動作就已十分地投入,待大夥正式開始遊戲後,課堂中的氣氛就更加熱鬧了。每個孩子都輪流擲出骰子,並展現其獨樹一格的招牌動作,這樣結合思考與肢體蹦跳的活動不只讓孩子們的身心都活絡了起來,連彼此間的互動也熱絡了許多。
孩子們在暖身活動中增加與彼此的互動
接著心理師接續前次未完的情緒事件圖片,這次將重點放在人際情境中的行為演練。心理師先請孩子一一分享自我繪製的情緒事件,以不同程度的情緒符號作為輔助,讓孩子練習用口語描述情緒事件的因果、自己的反應,以及最重要的部份─適當地說出自己內在真實的感覺。雖然這只是簡單的幾句話,卻往往是人際互動磨合的潤滑劑,也是所有情緒衝突的解鑰。孩子們相繼提出困擾自己的情緒議題,包括與手足相處時的氣憤、委屈與無力,同儕間的言語霸凌,以及團體活動中常常發生的相互逗弄、干擾等情形。
在投票決定演練主題後,心理師便開始引導孩子們分組演出實際的情況劇。每個孩子輪流練習處理自己不滿的情緒,並體驗不同解決方式所帶來的影響與後果。孩子們可以自選想要扮演的角色即興演出,正好可以趁機滿足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願望(譬如演出幼稚任性的幼小弟妹),在看似虛擬又真實的情境中,練習如何應對負面的情緒與省察自我的改變。
孩子們一同討論活動如何進行
不同孩子在相同情境中,會衍生出不同風格的因應方式,每一位參與者都能觀賞到不同的思考及問題解決模式,讓孩子們可以自由地探索自我認同的方法,努力傾聽彼此表達負面情緒的真正原因,但又不會因衝動而傷害到彼此的關係。
讓心理師感動的是,沒有一個孩子會使用不當的言行去應對負面情緒問題,有的孩子甚至不需第三者(如爸媽的角色)從旁協助,就可以自行溝通、澄清問題,並和對方和好如初,再次證明了人際相處最重要的還是真心地傾聽交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