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9
雅文基金會南區中心於9月19日進行第三堂社交互動家長課程:「家有小恐龍」,課程目標為交流家長們的教養心得,同時也帶領家長們了解並學習感受3~4歲孩子的特性,以及面對孩子各種情況的處遇方式。
家長課程:「家有小恐龍」
課程開始,老師首先和家長談孩子開學後的適應問題,當有家長提出問題時,其他家長則回饋種種因應之道,相互交流,提供支持。
接著,老師請家長延續分享自己挑選幼兒園的原則,引導家長思考自己對於孩子的期待及孩子真正的教育需求為何,給予一個可探索的方向,不至於人云亦云,而讓家長徒增教養上的困難。最後,老師與家長們分享一些適用的教養文章和態度原則,以促進親子相處和教養的品質。
兒童課程:「情緒花路米」
與此同時,第三次兒童課程也在進行中,此次主題為「情緒花路米」,老師先是以熱情回應孩子雀躍的心情,並以彼此問候的方式促進孩子主動發言與社交連結,針對尚未準備好的孩子,老師則提供預設的問句,協助其加入團體寒暄的話題。
到了暖身遊戲時間,熟悉的彈性布出場,相較於以往,此次為較有難度的活動,目的在控制與合作,讓孩子體驗小球溜滑梯與爆米花的動感,過程中,孩子學習如何等待與控制姿勢和力道,並持續聚焦在快速移動的小球,是另一種專注力的練習。
接著,進入另一個活動「我的心情」,老師逐步地讓孩子熟悉及模仿他人的身體和表情動作,從大肢體動作到細緻的表情線索,孩子們相互模仿樂此不疲,老師也主動示範悲傷和生氣等被誤解為負面的情緒,讓孩子們願意親近並感受,進而回憶自己相關的經驗然後分享。再來,老師順勢拿出情緒卡,讓孩子擴展及探索更多不同的心情,孩子們選出自己想要的情緒卡片,並作分享,同時,老師也協助孩子辨識與比較更細微的情緒感受,例如:「幸福」與「驚喜」的不同;「生氣」與「憤怒」的差別等。
下半堂課中,老師帶領孩子共讀繪本《情緒怪獸》,繪本用顏色區分各種感覺狀態,過程中,孩子們都非常專注與投入,老師傳達出生活中各種情緒遞變的常態,並自然地讓孩子們表達與接納自己與他人的情緒,最後,老師讓孩子們各自延伸創作出自己的表情圖,從變大變小的情緒程度中,體驗與掌控情緒的消化,提升孩子社交互動的安全感與挫折忍受度!
圖1:家長相互交流,提供支持
圖2:熟悉的彈性布出場,讓孩子體驗小球溜滑梯與爆米花的動感
圖3:老師讓孩子模仿他人的身體和表情動作,孩子們樂此不疲
圖4:老師讓孩子們各自創作自己不同情緒程度的表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