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6
雅文基金會北區中心於9月舉辦了本年度第三、四場的「社交互動課程」。幼兒班主題為: 「你好!我是OOO」、「擁抱淚水」;家長班主題為「瞭解大腦發展原則-沒有教不會的孩子」、「我到底在做什麼-練習自我覺察」,以下將依序報導。
幼兒班「你好!我是OOO」、「擁抱淚水」
幼兒班第三堂課的活動要大家互相介紹自己,孩子們紛紛開始介紹自己叫什麼名字、家裡有誰、最喜歡的顏色,提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充滿整間教室。到了本堂課的重頭戲-「畫出我們的家」,老師拿出畫筆跟紙,要大家畫出自己的家人,這次的繪畫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清楚地描述了自己的生活,也讓其他同學更深入地了解了他們。在分享的過程中,害羞的孩子也勇敢地練習發表,讓我們看見孩子令人欣喜的成長。
圖:孩子彼此互相自我介紹。
圖:向同學大方分享我畫的家人。
到了第四堂課,老師讓孩子倆倆分組輪流一人拿鼓一人敲鼓,有一對孩子很有趣,A同學跑給組員追,當角色互換時,他被B同學以牙還牙,還跟老師告狀,老師會先讓孩子練習自己協調,真的不行老師再介入,告訴孩子如果你不想經歷的事,別人也不會想,藉此讓孩子學習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同理心。
接著老師利用資源回收的瓶罐,做出自己獨一無二的樂器,老師從文具媒材的共用,讓孩子學習分享物品和向他人表達需求,我們看到有不想借同學剪刀的孩子、也有看到善良馬上伸出援手的孩子,我們能發現在一點一滴的巧妙互動中,已融入老師希望帶給同學們的人際社交技巧!
圖:快樂的丟絲巾遊戲。
圖:你看!是我做的樂器唷
家長班「瞭解大腦發展原則–沒有教不會的孩子」、「我到底在做什麼–練習自我覺察」
在家長班的第三堂課中,老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導家長認識大腦發展對情緒的影響。大腦被區分為上層腦和下層腦,上層腦負責理性思考,而下層腦包括衝動和情緒控制的區域,如杏仁核。我們的孩子常常表現出衝動和情緒不穩定的行為,因此老師建議家長可以嘗試陪伴他們進行靜坐冥想。
接著,老師引導家長們寫下他們童年時最深刻的被管教經驗。透過分享我們發現在傳統的教育中,責罵和體罰往往是主要管教方式,而現代教育趨勢,更加理性和溝通導向。此外,老師建議家長們使用正向話語來引導孩子納入正確的行為軌跡,而不是僅僅指責負面行為。透過這種良好的正向引導,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在未來應對人際關係相關的情境時,更積極地處理事情。
圖:家長分享小時候的經驗
圖:老師介紹大腦構造與情緒關係
第四堂課家長班老師帶家長們要練習自我察覺和教孩子察覺情緒,當孩子被情緒之火燒起來時,要幫孩子救火,說出他們當下的情緒,教他們辨識情緒是非常重要的事。學著接住孩子們的情緒後,下次第五堂課會繼續討論解決情緒的方法。
後續還有兩場課程,讓我們再一同期待老師還會給孩子們與家長,帶來哪些豐富有趣又收穫滿滿的課程內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