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1
口述/余函軒 採訪撰稿/宣導教育部
每一對聽損兒及照顧者來到雅文基金會,獲得的教學內容都是獨一無二、專為孩子和家長打造的。在每次一小時的課程中,聽覺口語師將事先擬定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及技巧傳授給家長,讓家長帶回生活中與聽損兒反覆練習,使孩子能在自然情境中學習與人交談互動。
雅文基金會聞得到人情味
余函軒成為雅文基金會南區中心的聽覺口語教師即將邁入第五年,在高雄這個不缺人情味的城市,函軒和聽損兒家庭的互動也充滿人情味。在她還是實習老師時,就非常替成成(化名)和成成阿嬤著想。
當時,原來負責教導成成的老師即將結束暫調,返回台北的雅文基金會北區中心服務。函軒平時就經常與實習導師討論成成的教學計畫,也參與成成的課堂教學。在導師離開後,成成和阿嬤的課程便由函軒全權負責規劃與教導。
成成阿嬤年事已高,即使走路一跛一跛,仍每週帶成成從台南後壁家中出發,先搭電車到台南新營,再轉乘到高雄上課。考量成成學習狀況已建立一些基礎,又不捨成成阿嬤行動不便還要帶著孫子奔波,函軒和導師討論後,決定替成成申請遠距教學課程。
對家長來說,上遠距課程其實並不輕鬆。家長得自行掌控課程節奏,一邊和老師視訊合作,一邊還要管理孩子的行為。起初,阿嬤上課時顯得很緊張,因為成成個性好動急躁,阿嬤要記住老師說的教學目標和示範,還要維持成成的專注。某次課程結束前,阿嬤忍不住跟函軒坦承,上課日前一晚她都緊張得睡不好,還頻頻跟函軒道歉。
函軒聽了以後,除了每次下課前不斷鼓勵阿嬤,也跟阿嬤討論如何改善上課方式,及怎麼管理成成的行為,幫助減輕阿嬤的焦慮感。磨合了半年,成成終於能好好配合上課,阿嬤也不再那麼緊張。
成成和阿嬤來雅文基金會學習已有六年,因為阿嬤努力不懈地按照函軒規劃的教學進度,陪成成練習,雙耳極重度聽損的成成現在已能理解大多數的日常對話,只是還要再加強表達時句子的構成順序,及連接詞的使用方式。
雅文基金會聽覺口語教師余函軒陪伴家長建構聽損兒的聽語溝通能力
和家長一起擊敗學習挑戰大魔王
每一對聽損兒和家長就像不同的課題,考驗著雅文基金會聽覺口語教師能否陪伴家長,實現讓孩子流暢溝通的目標。若是聽損合併其他障礙,或是較晚才開始學習的聽損兒,聽覺口語教師及家長需付出更多心力來教導孩子。
函軒負責的學生中,不乏起步得晚的孩子,甚至有戴氣切管的聽損兒,每一個孩子各有不同的困難,函軒要做的,就是和家長一起幫助孩子盡可能聽得更好、說得更好。
重度聽損兒安安(化名)來到雅文基金會時,已經就讀小學一年級,表達能力尚可,但傾聽理解他人話語的能力明顯落後同齡孩童許多。由於初來雅文基金會就要教導安安傾聽複雜的長句子,這樣的教學目標難度較高,安安的媽媽初期總是戰戰兢兢,給自己很大的壓力。
函軒於是建議安安媽媽,和安安練習前,先想好題目。函軒以「吹風機」的複雜描述舉例:「它是一種要插電的物品,它的體積不大,可以拿在手上,還能讓身體部位變得乾燥。」安安的媽媽跟著在家裡預先想許多描述句,也在函軒提醒下,事先想好萬一安安聽不懂,要怎麼換個方式描述。如此一來,若安安猜不出描述的東西,即使老師沒有在場協助,媽媽還是能繼續進行教學活動。
安安媽媽有一本作業簿,記錄她的教學內容,以及她和安安在家裡的對話互動。函軒請安安媽媽在每次來雅文基金會上課的前一天,將當週的紀錄拍照傳給她看,上課時函軒便能更快和媽媽討論如何提升在家練習的技巧。因為安安媽媽做足功課,安安的聽理解能力在一年過後,便有明顯改善。
聽覺口語教師余函軒(左)向家長示範如何教導聽損兒
聽損兒家長的協力夥伴
從函軒與聽損兒家庭的互動,可以看到聽覺口語教師費時費力的評估規劃、專業親切的教學示範,及耐心誠懇的溝通與鼓勵,再再都考量孩子的聽損程度與學習狀況,更沒有忘記對家長給予關心。
與其說雅文基金會的聽覺口語教師和聽損兒家長間是師生關係,其實更接近相互合作的夥伴關係。聽覺口語教師要做的,就是幫助家長培力,提供家長專業教學評估與示範,也給予溫暖的關懷、適時的協助。聽損兒的聽語能力就在家長教學能力成長的同時,隨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