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7
蔡依珍加入雅文基金會南區中心,擔任社工員已逾四年。她從大學畢業後,便一直從事社工工作。起初服務對象是身心障礙成人,蔡依珍幫他們媒合工作、適應職場;而現在,她依然牽著大人的手,不過這些大手還牽著另一隻小手。她的任務是提供聽損兒家長需要的資訊、缺少的資源,及情緒支持,幫助聽損兒順利展開並穩定接受聽語訓練。
從傾聽開始,陪伴家長做好萬全準備
「喂,我孫女四歲才知道有聽力損失,已經慢人家很多了,現在該怎麼辦?」電話那頭傳來小萱奶奶著急的聲音,客服人員向來電者蒐集必要資訊後,便交由蔡依珍聯繫。
蔡依珍先透過電話向小萱奶奶瞭解家庭狀況,得知小萱的爸媽工作忙碌,小萱的生活起居都由奶奶打理,奶奶只知道小萱比其他聽損兒還要晚才尋求協助,其他什麼都不清楚,蔡依珍回憶:「奶奶在電話裡一直說『很慢了、很慢了』,因為奶奶實在是太焦慮了,不適合馬上給太多資訊,我先傾聽並同理奶奶的情緒,再請奶奶將醫院的聽力檢查報告提供給我,以便瞭解小萱的聽力狀況,並告訴奶奶我們會根據報告內容評估下一步如何做,也告訴她什麼時候會跟她聯絡,讓奶奶不那麼著急。」
收到小萱的聽檢報告後,蔡依珍先與聽力師同事討論小萱的聽力狀況。報告顯示小萱的中耳有積水,而中耳積水通常會導致暫時的聽力下降,多數可治癒,恢復聽力。蔡依珍於是請奶奶先帶小萱回醫院看診,讓醫師處理中耳積水的問題。幾天後,蔡依珍主動追蹤小萱的狀況,卻得知小萱的中耳問題暫時無法排除。
聽聞蔡依珍說明小萱的狀況後,聽力師決定幫小萱安排「骨傳導聽力檢查」,此種檢查方式聲音傳導路徑越過外耳和中耳,直接刺激內耳。檢查結果顯示小萱仍有聽力損失,為了讓小萱儘快聽清楚聲音,雅文基金會出借骨導助聽器給小萱配戴,蔡依珍和聽力師也告訴奶奶穩定配戴助聽器的重要性。未來,蔡依珍將持續追蹤了解小萱配戴助聽器及中耳治療的情形,若有需要,便與會內團隊提供更進一步的服務。
在社工、聽力師和聽覺口語師組成的聽語整合服務團隊裡,社工率先接觸聽損兒家庭,經常需面對家長的傷心、焦慮甚至生氣情緒。蔡依珍陪著家長處理情緒,也提供家長與親屬溝通的技巧,蔡依珍說:「因為聽損兒的聽語學習時間相當漫長,我們不希望只有孩子的主要照顧者自己一人處理問題、面對全部壓力,我們希望孩子的其他家人也來參加講座,讓主要照顧者得到家庭支持,有助孩子長久穩定地學習。」
助教師規劃個別聽損兒的教學計畫
社工在聽語整合服務團隊裡是串起個案和專業人員的重要角色,一方面協助聽損兒家庭做好「幫孩子學習聽和說」的萬全準備,另方面也協助聽覺口語教師首次「備課」。
每一對定期來雅文基金會上課的聽損兒及家長,在正式上課前,都會先接受「評估課程」,目的是讓聽覺口語教師更加瞭解孩子的學習能力及家長的教學能力,也為孩子量身打造專屬的長期教學計畫。
課前,社工、聽力師及聽覺口語教師會共同討論個別聽損兒的狀況,蔡依珍負責說明小朋友的家庭背景、助聽器購置情形與配戴穩定度,及家長的積極度。若團隊評估家長已做好準備,且孩子沒有學習限制或其限制不嚴重,便交由聽覺口語教師安排評估課程。順利的話,便正式開始定期教學,教師每堂課教導家長教學目標和技巧,家長下課後運用學到的技巧,於日常生活和孩子互動,幫孩子自然地建構聽語溝通能力。
然而,有些聽損兒受限於學習限制或聽力條件,例如合併重度智能障礙或是缺乏聽神經…等原因,無法透過「聽」來學習說話。「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會仔細向家長說明專業人員的評估結果,讓家長明白為什麼孩子不適合用聽來學說話,也會提供相關資源給家長參考運用,或是轉介個案到合適的機構,像是手語教學單位。」蔡依珍說。
雅文基金會社工協助聽損兒家庭整合及連結社會資源
替聽損兒家庭拉起防護網
即使聽損兒家庭順利展開課程,蔡依珍仍會透過出缺席狀況,或聽力師和聽覺口語教師的反映,來發現家長和孩子是否需要介入關懷,進而連結合適的社會資源或經濟補助給有需要的家庭。必要時社工還會進行家庭訪視或校園訪視,以確認家庭和學校環境能提供孩子合適的照顧與支持。
雅文基金會的社工先後幫家長和教師做準備,也沒忘了自己也得做足準備,廣泛瞭解相關社會資源,並隨時與專業人員互通個案家庭的狀況,及時發現需要幫助的家庭,才能及時伸出援手,用專業為可能墜落的聽損兒家庭拉起安全防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