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7
雅文基金會中原中心「社交互動課程」第三堂課:一起玩更好玩! 於10/19舉辦。
在幼兒班活動中,治療師分配給每位孩子一組積木,積木的每一面有不同的表情五官,由每個人依序每次抽取一張題目卡,在翻開題目卡後,需要使用手上的積木拼出與題目卡相符的表情,最快拼出來的人則可以獲得一分,並與孩子們討論在什麼時機會出現類似的表情,參與的狀況相當踴躍,不只為了自己得到較多分數,也能一起合作協助彼此拼出相對應的表情!
再來,以腦筋急轉彎為例,在牆上貼出各種情緒(例如:快樂、憤怒、悲傷、厭惡等),接著給大家不同的表情圖片,請孩子們判斷手上的表情最接近何種情緒,並貼在相對應的情緒下,當孩子們搞混有些類似的表情(例如:憤怒及厭惡)時,老師會帶大家分辨臉部細節,讓大家能夠理解不同表情間的差異。
最後課程到了尾聲,治療師請孩子們說出一個今天有參加的活動,然後將自畫像剪下貼在紙上,代表孩子們一起完成了第三堂社交互動課!
而家長課第一個環節,心理師請家長們兩兩一組,一個人扮演大樹,另一個人扮演用力推倒大樹的人,而在各種不同樣態的樹中,有強韌的大樹,也有會隨著推力搖擺的大樹。推人的人代表的是有情緒的孩子,而大樹代表的是家長平時應對孩子有情緒時的態度。硬梆梆的樹有強韌的樹很難被推倒,是權威、嚴厲的,可能也會讓推人的人受傷,或是會更想嘗試用更大的力氣推倒樹;軟軟的樹容易被一推就倒,是放縱、溺愛的,表示家長容易受到孩子的情緒所支配而放棄原則,無論是哪一種都不是合適的應對方式。
心理師建議可以做一棵堅定而溫和的樹,腳用力紮跟堅定地保持原則,但也要溫和、包容以及陪伴這些外來的阻力。講師也請家長們分享各自的感受,嘗試去了解孩子以及自己的心情感受。
第二個環節,心理師請家長們兩兩一組,輪流扮演平常責罵孩子的狀態,透過高低的位置,讓家長感受平時孩子所面對的壓迫感。
家長事後分享:自己聽到責罵的話語,會很生氣也更想反抗,而聽到溫和而堅定的話語會比較沒有太高昂的情緒,會覺得被同理,也會覺得有爸爸媽媽陪伴我一起處理問題很安心。心理師也請扮演氣憤的家長分享有哪些感受?家長表示:罵孩子自己的心情也很不好受,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消化這些負面情緒。 透過兩次的角色扮演,家長更理解衝突的發生以及覺察自己與孩子內在需求,期待未來家長都能以較合適的做法去處理親子間的衝突,但首先家長要先照顧好自己,才有更多的力量把孩子照顧好。
親子團體課,兩位講師利用近期熱門的「腦筋急轉彎」卡通做為開場,請孩子們將不同的情緒角色介紹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包含:生氣、開心、難過、討厭、害怕等情緒。接著,再與爸爸媽媽一起找出對應的情緒照片,而因為每個人對於情緒的表現都不同,所以要很仔細的觀察臉部細微的變化才能正確找到。
接著,講師拿出兒童情緒學習鏡帶孩子觀察自己的情緒以及認識情緒表情,搭配著鏡子,孩子可以觀察模仿出與情緒圖片類似的表情,相當逗趣可愛!
課程最後,透過情緒桌遊,讓孩子與家長扮演出圖卡上的表情,其他人則是要找出與出題者相同的情緒圖卡才能獲勝。從認識自己的情緒開始到認識他人的情緒,孩子們更能留意到別人的情緒變化,也更能同理對方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