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6
兒童團體課程
這是孩子們與講師最後一次見面,一開始,老師先來複習第一堂課彩色怪獸,帶著孩子複習五種情緒,緊接著利用各種情境圖卡,讓孩子選擇當自己遇到此情境時,會是怎麼樣的情緒,一開始小朋友都是翻閱圖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但經由多次的練習,小朋友改變方式,能用說的方式與老師分享自己的心情。
本週的繪本是「我跟別人不一樣,也很棒」,繪本內容說明主角一早起床發現自己長了鹿角,發現自己與別人不一樣,怕被同學取笑,而把鹿角藏起來。後來主角接受了自己的不一樣,老師也提到小朋友們的不一樣,就是有小耳朵,雖然這個小耳朵與同學都很不一樣,但大家也是很棒的。
最後老師,讓每個孩子製作兩朵花,一朵送給自己;一朵送給同學。開始製作後,孩子們都很願意嘗試,當遇到困難也能夠尋求幫助。最後在老師的引導下,鼓起勇氣將自己製作的花朵送給其他小朋友。課堂尾聲,老師發給每一位小朋友一張畢業證書,並一一告訴他們在六堂課中,他們的進步與良好的表現,希望小朋友能繼續保持下去。
圖1 繪本共讀「我跟別人不一樣,也很棒」
圖2 自己挑選要製作的花朵
家長團體課程
今日家長班進行了課程回顧,並透過心理師遇到的真實議題:八歲孩子總是遲到,去探討五堂可以來可以如何應用正向教養的方式去想解決的方案,若是用傳統打罵教育又會有何種結果、孩子可能會有哪些感受?有時傳統方式也許能夠立即見效,卻往往可能帶給孩子心靈上的傷害,也很有可能需要花費跟多的時間修復親子關係。此外心理師也提出讓家長們思考如何提升孩子的內在動機,並且如何針對孩子努力的過程去鼓勵孩子。至於外在動機的蜜糖毒藥論又是如何運作,只讚美孩子的成果會是有效的嗎?
接著延續第五堂課的家庭會議,進行小團體的家庭問題討論,讓家長們彼此分享教養、親子相處上遇到的問題。過程中小組成員嘗試釐清事件中每個人的感受,並提供想法,但主訴者不講話,在每個人分享的最後,選擇一個方法回去做嘗試。心理師同時提醒了家長,情緒沒有對錯,學習跟情緒共存才是重要的,且主要是要思考怎麼解決問題,這也是互助會的好處之一。但有時問題沒有處理到,淪為情緒的抱怨,所以為了避免權力爭執(主事者介入),主訴者要記得於最後再回饋。
最後一個活動,心理師請大家圍成一圈,彼此分享這三個月課程裡面經歷的、學到的或最喜歡的內容。並於分享後將毛線球丟給下一位家長,由心理師分享帶家長團體的感覺,
正向教養是個方法,每一次的經驗也都是寶貴的。站在小孩的觀點去思考,共同討論後孩子也比較勇於分享自己的想法,家長也能拋出自己的想法,練習互相理解情緒,讓親子之間更有彈性。擔心犯錯沒關係,但不要怕犯錯,怎麼去把握經驗並從中做修正才是最難能可貴的,承認並表現給孩子看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圖3 傳毛線球分享彼此六堂課程的心得